东风导弹打不中航母?66岁总师霸气回复:有胆就试试!


也许,岁月能改变世界,但改变不了他毕生的追求;也许,光阴能蚀去记忆,但蚀不去他在中国导弹研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正是他真实的写照。2011年11月23日,他静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两弹一星”精神将超越时空,永远激励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奉献。

以前老美在我国周围海洋地区经常性地保持一艘航母存在,极个别时间里有两艘航母出现,三艘航母同时在一地出现只是偶尔的事儿了。然而这两年以来,老美在我国周围地区出现两至三艘航母已经成为常态。为何白头鹰会无端的在这些地区增加航母?其目的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白头鹰时常想着将航母开到我国家门口“搞事”

甚至白头鹰太平洋总部司令哈里斯海军上将在美国国会参院听证会作证说:中国的东风导弹并不能打中航母,一旦开战,美军将有信心也有能力“克服威胁并完成任何作战任务”。作为鹰派日裔将军,哈里斯对中国一直心存偏见,骨子里都是今夜开战的想法。但事实上真的是这么回事么?或许曾经的东风导弹是精准度和威力不够,但现在谁又敢轻视被称之为“航母杀手”的东风21导弹!


有胆就来试试!现在,东风导弹俨然已成为我国的“大国砥柱”之一!想当初,我国的导弹研制还是从仿制开始,可在进入关键时刻,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将专家全部撤走,给中国导弹科研工作造成无法想象的困难。那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中国自己的“争气弹”。他就是黄纬禄!“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四老”……这些都是他的头衔,但他却始终把责任留给自己,把荣誉让给他人

中国导弹的研制是从仿制开始的。但是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给中国的导弹科研工作造成了无法想象的困难。黄纬禄和他的战友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争中国人民的志气!从此,黄纬禄和他的战友们以“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铁律,脚踏实地、刻苦攻坚,开始了导弹研制的新征程;以“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的誓言,自力更生、默默奉献,描绘出共和国导弹事业的新画卷。

黄纬禄担当起了导弹的“中枢神经”——控制系统负责人的重任,“飞得稳,打得准,主要靠控制系统”,正是深知控制系统的重要性,他很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光辉时刻:1982年10月12日,平静的渤海海面上,一条喷火的蛟龙突然跃出水面,以极快的速度直飞蓝天,在海天之间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观……多少人为之付出心血的我国第一代潜地固体导弹终于研制成功了!


有段日子,研制的型号多、任务紧、压力很大,黄纬禄经常会感到体力不支,不得不去医院进行检查。长长的诊断单让医生也感到十分诧异,眼前这个消瘦的人到底做的什么工作,会落得这一身的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输尿管结石、心脏病等。医生开了一种中药让他回去好好调理身体,可是黄纬禄吃了几十副都毫无起色,腹部还经常抽搐,疼痛不已。

在手术后,看着手术取出的结石,妻子刘汉菊心里泛起了阵阵的酸楚:“他是痛得实在忍不住了,但凡能稍微轻一点,他还会一直忙着工作,顾不上看病吃药。”已经66岁的黄纬禄由于过度操劳而使体重降低了11公斤。那可是一天天昼夜忙碌、一点点从身上被“剜”下去的。他瘦了,导弹却“飞”了,怪不得有人戏言他“剜”肉“补”导弹。虽是戏言,却听着让人有些心酸,这体重变化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平凡老人多么非凡的人生奉献和精神

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晚年时他曾说: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搞导弹研究。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走完了自己的导弹人生!但黄老虽已逝7年,但他铸造的导弹武器,已成为国之剑;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剑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