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3年副中心、雄安、京津冀這麼幹!

各位粉絲:

剛剛,北京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出爐!【京房字】迅速給您捋一下重點。

重磅!新3年副中心、雄安、京津冀這麼幹!

1、2018年北京要推進的事

功能疏解:

推動三環內區域性專業市場疏解取得明顯進展;

加快北京城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新校區建設;

完成天壇醫院整體搬遷並疏解騰退老院區床位950張;

加快推動規劃土地、財稅價格等措施落地;

支持雄安:

聯合河北印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交鑰匙”項目相關文件,爭取年底具備開工條件;

啟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體規劃編制

完善支持雄安新區衛生事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並適時簽署

加快啟動4所醫療機構對口幫扶(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額支持的3所學校、1所醫院建成後將由北京四中、史家衚衕小學、北海幼兒園、宣武醫院等提供辦學辦醫支持。對口幫扶的4所學校已經掛牌。);

京雄高速力爭年底前具備開工條件

城市副中心:

建成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及配套設施;

有序推進二期工程;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項目建設,有序拉開城市框架。

繼續推動人大附中、首兒所通州校(院)區等教育醫療項目建設。

推動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出臺

交通網絡:

年底前實現興延高速、延崇高速平原段完工

基本建成北京新機場航站樓,推進航空公司基地、空管、供油工程建設

落實高排放貨車繞出北京六環政策

推進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向鐵路轉變。

產業對接協作:

鞏固提升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

張承生態功能區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

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等“4+N”產業合作格局;

加快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生態環境協同:

永定河綜合治理;

大運河生態環境治理

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

太行山綠化三期年度工程

完成1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

協同創新:

加快“三城一區”建設步伐(請期待陸續有重大消息!

深化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合作站和北京技術市場服務平臺(一站一臺)合作,

為三地企業、科研機構提供聯合研發、測試檢測、技術轉移等多種服務。

公共服務:

繼續實施北京•河北數字學校優質資源共享項目,

深化與保定等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合作,

加快冬奧會新建競賽場館建設及改造,

推進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開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社區等群眾冰雪活動。

助力河北張承保三市23個貧困縣(區)打好脫貧攻堅戰。

2、三年裡要幹哪些事

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市將加快一般製造業企業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實現“散亂汙”企業“動態清零”。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建設,穩步推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

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

支持雄安新區高水平建設3所學校和1所綜合醫院,抓好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京雄城際等建設。

建成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及配套設施,有序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建設

推動城市副中心由行政辦公區建設為主向城市功能建設為主轉變,全面增強城市副中心綜合承載力和吸引力。

改善環境質量

北京市將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協調推進北運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水環境治理和生態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等京津冀區域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構建“廊道+斑塊”的生態格局。

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

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為目標,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絡化交通格局。

北京市將建成京張高鐵、京沈客專等國家幹線鐵路,加快建設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城際鐵路,

建成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飛行區、場內市政交通工程以及新機場外圍“五縱兩橫”綜合交通網絡

積極推進承平高速、國道109新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完善便捷暢通的公路交通網。

區域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加快河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首鋼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範產業園等項目力爭實現竣工投產。

支持張家口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推動京津冀大數據新能源示範區、旅遊大數據示範區等項目落地

完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共建共管機制,加速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集聚。

推進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起步區建設,基本建成口岸物流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加快推進京津合作示範區、北京•灤南大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合作項目。

協同創新

北京市將打造“三城一區”北京創新發展高地,集中力量推進河北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北京市將深化京津冀高校聯盟建設,持續推進與河北保定等地區開展的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

深化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態旅遊帶建設。

全面抓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完成國家速滑館等新建場館建設,滿足2020年測試賽和冬奧會、冬殘奧會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