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觀大佛登木塔看金城,嘆鬼斧神工七彩丹霞,遊冰溝丹霞幻想之旅,萬馬奔騰山丹軍馬場.........

NO1:大佛寺——張掖市甘州區大佛寺巷內(門票:41元)

寺內古建林立,古樹參天。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NO2:木塔寺——張掖市甘州區縣府南街(門票:20元)

高32.8米,八面九級,每級八角上有木刻龍頭,口含寶珠,下掛風鈴。塔主體為木質結構,外牆樓閣式建造,塔身內壁空心磚砌,每層都有門窗,樓板、迴廊和塔心。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NO3:臨澤丹霞——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村(門票:40元,景區觀光車:20元)

臨澤丹霞面積博大,色彩豔麗,場面壯觀,氣勢磅礴,是我國北方乾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另一種地貌類型——七彩丘陵,其色彩繽紛、觀賞性強。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NO4:冰溝丹霞——張掖市甘南縣白銀蒙古族鄉(門票:40元)

是全國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景區宛如一方紅寶石雕塑園。彩色丘陵、赤壁丹崖及窗欞狀、宮殿式、城堡式等地貌特徵令人稱奇。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NO5:馬蹄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距張掖市區62千米(門票:旺季44元,淡季35元)

這裡風景秀麗,有蘭花坪、蓮花峰、林松瀑布、草原等景觀,還有數不清的石塔和鑿於峭壁上的千佛洞,三十三天、藏佛典、馬蹄殿等,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的傑作。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NO6:山丹軍馬場——山丹縣大馬營鄉(門票:40元)

規模宏大,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的馬場。這裡水草豐盛,適合馬匹繁衍、生長。不但可以騎馬、野營,還可以參觀賽馬或觀看騎士們精湛的馬術表演。此外,馬場還是理想的攝影拍攝地。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邊走邊吃:

張掖也是以麵食為主,特色美食有搓魚面、拉條子、揪片子、炒炮、耳子、小飯、雞腸子.........

炒炮

“炒炮”是甘州區一種地方特色麵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圓麵條,然後揪寸段於開水中煮熟撈出,與蔬菜相拌炒熟外加滷肉即可食。因寸段麵條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滷肉炒後食用,就是“炒炮”了。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搓魚子

搓魚子是當地人的叫法,也有叫搓魚兒的,是搓魚面的俗稱,這可是甘肅特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張掖甘州特有的。搓魚子的形狀中間粗、兩頭細,長約2-3cm,非常像小銀魚,因此而得名。吃的時候要澆上滷汁,或者直接與蒜苗、肉之類的炒在一起。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揪片子

揪片又稱掐疙瘩,揪片兒,撅疙瘩,是山西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漢族風味麵食。 面和好後,撤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裡(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於青壯年吃。但是現在流行炒著吃!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好像沒有專做湯麵片的店,一般燒烤店裡都有做。

拉條子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麵的俗稱。製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一盤拉條子,菜和麵都有了,常吃不膩,經久不餓,吃完幹活也攢勁。拉條子也像炒炮一樣有炒著吃的。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小飯

小飯,起於西北,是以面切成丁加上粉皮,肉丁(片)下入熬製的鮮湯內。小飯因其面塊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故名。

走過張掖,一路向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