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考狀元的家庭都是什麼樣的?你一定好奇,結果其實不意外

高考成績出來了,這是各位考生家長最關心的事情,而每年的高考狀元也都成了關注的焦點,大家都滿懷好奇心,想知道這些孩子是怎麼成為高考狀元的?這些高考狀元的家庭又是什麼樣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高考狀元的家庭。

那些高考狀元的家庭都是什麼樣的?你一定好奇,結果其實不意外

江西省文科狀元劉夢,在今年高考中,她考出了674的好成績,超過一本線106分。她告訴大家,能有今天的成績,和媽媽的幫助息息相關。劉夢的媽媽會經常幫她把錯題收集起來,然後分類貼好,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整理這些錯題。能夠做到這些,說明劉夢的母親學識也是不一般的,這樣以身作則的父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相對於我們很多家長,自己整天沉浸在麻將桌,卻要求孩子馬上寫作業;自己整天電腦、手機逛淘寶,卻要求孩子不能玩遊戲……

很多自己都堅持不下來的事情,卻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這樣的教育是沒有說明力的。

安徽狀元孫萌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這種善於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於父母在幼時的啟發,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儘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而不是胡編亂造”。

安徽省理科狀元董吉洋

不但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在音樂、運動方面也多次獲獎,因此被稱為“全能學霸”。她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工程師,他們自小就很注重對孩子的興趣培養,學業上也從不給她過重的負擔,反而在言行舉止上,用身體力行做到了教育孩子。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學霸們的背後並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北京理科狀元施沁汝的媽媽說,女兒小時候就總喜歡問為什麼,他們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會簡單粗暴地打斷或者不理會,而是和女兒一起查資料。

女兒在耳濡目染之間,感受到了父母對知識的尊重。

廣東狀元張恆說,爸爸是個比他還愛學習的人。考中級繪圖員的時候,即使爸爸是培訓班裡年紀最大的學員,即使患上嚴重的頸椎病,也沒有放棄。

爸爸的行動就是他最好的榜樣,深刻展示了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

那些高考狀元的家庭都是什麼樣的?你一定好奇,結果其實不意外

看了這麼多共同點,相信家長們已經有了一些反思和慶幸。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為人父母,不應該是拿著鞭子在後面驅趕著孩子向前,而應該在任何時候,都跑在孩子前面或者陪同著孩子一起進步。每個孩子都要長成獨當一面的大人,父母需要始終秉持著燭光,用自己的行動為他引路。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絕對支持!”

——這句話幾乎代表了採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其實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幫到我們實現這個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