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來不刪朋友圈的人,好酷

那些從來不刪朋友圈的人,好酷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扎心的話:

“以前以為朋友圈很乾淨或者喜歡都刪掉的人很酷,後來才想通,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沒用的鏈接、過時的段子、新歡、舊愛。他們根本不在乎過去發生了什麼,活在現實,看向未來。真正的放下不是絕口不提,而是在回憶湧上心頭的某一天,自己笑著跟朋友講講。”

尤其在成年後經歷過更多人事後更能懂這種感慨。

不只是朋友圈,想起了年輕時候,那會兒還沒有微信和朋友圈。大家流行寫博客或者在人人網QQ空間裡髮狀態,再或者,把心情寫在QQ簽名裡。

可是這些狀態並不會永久保存,我們總是喜歡過段時間就刪掉。

你會發現很多人的簽名寫了又改,發了又刪,不明所以的人看著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對話。只有對話的另一位當事人才懂那是寫給自己的文字。你會發現很多人的日誌寫了又刪,至於為什麼刪,也許是她希望看到日誌的那個人沒有看到,而不希望看到的人反而看到了。

後來又開始流行在微博裡髮狀態,為的是讓想看到的人看到自己的心情,大部分情況下那個人可能根本沒有關注你的微博,而是默默的搜索。或者你看到不滿不忿的事情在微博上狂噴發洩一通,然後過幾個月翻到這篇覺得自己太二了,趕緊刪掉。

再後來有了朋友圈,我們更喜歡更新自己的狀態和日常了。可還是改不掉髮了刪的習慣。

那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刪朋友圈呢?

可能是因為這一秒清醒的自己,討厭上一秒矯情的自己。

可能是因為原本特地發給某人看,後來發現是多此一舉。

可能是因為過了那一刻就覺得這種表達特別多餘。

有時候想得到關注,想發個朋友圈找個存在感,但發完之後發現根本沒有存在感,沒有點贊評論,顯得庸人自擾很沒面子還不如刪掉。

或者是看到以前自己的照片覺得太傻太土影響形象所幸刪掉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外界。或者可能僅僅是每次心情不好時候的固定動作,因為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回頭看,越看越影響心情,能做的一般都是刪刪刪。

說到底,就是因為在意,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意越來越成熟的自己,其實人越長大越成熟的過程,不是越來越高冷越來越有逼格,而是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柔軟隨和。可以有高大上的時候也可以有土掉牙的瞬間,但是我們不會刻意去在意,只要開心就好。

回想身邊那些過的最快樂最輕鬆的朋友,他們反而沒有什麼精緻的朋友圈做外衣。他們的動態都是,日常瑣碎的狀態,偶爾犯傻的真實,反而讓人覺得更踏實更快活。相反那些經常修飾朋友圈的人,那些總是發了又刪的人,總能隱隱感到他們的某些不快樂。

有的人把朋友圈刪的乾乾淨淨,隱藏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留給外界一個美好的形象。而有的人朋友圈堆積成山,絲毫不介意把過去不夠成熟的自己展示給大眾,然後努力面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