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數字貨幣交易所頻繁被黑,只因太容易

韓國最流行的交易所之一Bithumb感受到了系統的一些異樣,用戶登錄失敗,未授信訪問增加。

上述場面發生在今年6月初,在被黑客攻擊後,Bithumb調來更多信息安全專家,不斷檢查系統,嘗試將交易所的電子幣轉移到離線存儲設備。但是,他們做的顯然還不夠,6月19日,Bithumb宣佈,因為黑客攻擊,丟失了價值3000萬美元的比特幣和其它電子幣。此後,Bithumb的修復努力有了些效果,挽回了部分損失,整體損失預計在1700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數字貨幣交易所頻繁被黑,只因太容易

自從2011年以來,已經有56起直接針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網絡攻擊事件發生,帶來的整體損失高達16.3億美元。其中諸如2014年的Mt.Gox被黑,今年1月的Coincheck被黑都給交易所和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最新的一起事件發生在7月9日,交易所Bancor遭黑客洗劫2350萬美元。

不斷增加的交易所攻擊事件,充分暴露了當前電子貨幣交易所繫統的脆弱,也讓電子幣投資者在諸如監管趨嚴、價格操縱等幣圈困局中,又添新愁。

《華爾街日報》:數字貨幣交易所頻繁被黑,只因太容易

讓我們回顧下歷史上的重大交易所被黑事件,今年發生的Coincheck被黑事件,造成了5.3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刷新了2014年Mt.Gox創下的4.5億美元的記錄。而同樣是在今年,一家總部在意大利的交易所BitGrail遇襲,損失1.7億美元。仔細查看這11次經濟損失重大的攻擊,2起發生在2016年,3起發生在2017年,而2018年尚在7月,已經在其中佔了5起,交易所安全形勢的嚴峻程度可見一斑。

《華爾街日報》:數字貨幣交易所頻繁被黑,只因太容易

在業內人士看來,交易所頻繁遇襲也是在為這個行業的“野蠻生長”還債。特別在2017年電子貨幣價格整體暴漲的背景下,市場參與者眾多,搭建一個類似系統並不複雜,潛在收益巨大的交易所便成了市場參與者蜂擁而至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你很難指望交易所對安全投入太多精力和資源,甚至一些大型交易所也隱患多多。韓國官方在今年年初,曾經對境內21家電子貨幣交易所展開信息安全檢查,竟然沒有一家交易所通過所有的85項網絡滲透測試。更尷尬的是,由於缺乏法律法規,政府對此也無法採取處罰措施。

在當前的行情下,交易所的安全問題,對用戶是壞事,對交易所是壞事,更糟糕的是,對行業的信心更是巨大的打擊。

當然,也還有投資者保持著信心,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一位李姓韓國投資者,剛剛因為韓國交易所Coinrail被黑暫停服務而與自己在其中的電子幣“失聯”。這位61歲的老人依然信心不減,“每個交易所都處在危險中,這不僅僅是Coinrail的問題,我還沒有動搖對電子幣的信仰”。

關於這則報道,小安為大家添個後續,韓國交易所Coinrail已經恢復運營並嘗試恢復部分丟失的電子幣,同時向受損用戶提出了補償選項。不知道,61歲的韓國老李的電子幣損失了多少,在瞭解到更具體的損失之後,他的信仰是否依然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