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紅旗:校園情思

校園情思

離別五十年,今日回校園。陽光鋪大路,心潮逐浪翻。帶著一種《回延安》的情懷,尋訪遜克讀書的母校。

我和憲榮老師、遜克老鄉群的朋友來到遜克中心小學的舊址,這裡已經是“遜河鎮一貫制學校"。學生放署假,學校大門緊鎖。門衛聽到狗叫從屋裡出來,聽說我們回訪闊別五十年的母校,二話沒說按動電鈕爽快地打開了校門。

曲紅旗:校園情思

教學樓座落在北山根舊址,早年這裡是一排坐北朝南的草房。山上樹木蔥鬱,這時節山丁子一定已經掛果了,榛子棵下又該留下采蘑菇人的腳印。奼紫嫣紅的山花把山坡點綴的美麗妖嬈,婷婷玉立的黃花和百合花尤為搶眼,她們是盛夏女同學的最愛,常常有人採回課堂。

遠處溼地方向傳來鳥鳴,忽見幾只白鷺從頭頂飛過。天藍藍雲白白水綠綠山青青花紅紅鳥嚶嚶,儼然一個“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的詩境。心也是醉了!

只是原來校舍後面那一大片紅松林不見了,心裡挺不是滋味的。上學那會兒同學們經常跑到樹林裡玩,藏貓貓,抓特務,現在想想怪有意思的。如今那裡被一個製造鋼筋混凝土大型管件的企業擠佔了。工地上龍門吊高揚,攪拌機轟鳴,帶著安全帽的工人馬不停蹄的忙碌著。

我和憲榮老師是遜河小學校友,可是陰差陽錯擦肩而過。五八年的一天,姥姥帶我到遜河中心小學報名上學。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見面就問姥姥:“這小孩虎頭虎腦的叫啥名"?“叫小虎"。老師一怔。“不,叫小祺兒,小祺兒是屬虎的,小虎是小祺兒的小名”。趕上說繞口令了,姥姥越怕說不明白越沒說明白。“那姓啥呀"?姓曲,我搶著說。“曲小旗?”不不不曲紅旗。“三面紅旗的紅旗?"我衝著老師大聲說,五星紅旗的紅旗!老師聽了樂得不行了。

其實我們都沒說對,我的名是爸爸起的叫洪祺,吉祥有福的意思,這是後來長大一點才知道的。直到今天有些人一提到我的名字還非常肯定地說是“文大”改的呢!

曲紅旗:校園情思

我六二年離開了遜河回到遼寧撫順父母身邊。憲榮老師大概這個時候到遜河小學讀書,雖然沒能說上話,但是對母校的印象和感情是一樣的。

置身在遜河鎮一貫制學校,心情豁然開朗。一幢三層現代化教學大樓赫然聳立,與左側紅牆綠屋的教研室遙相呼應。寬闊的水泥路兩旁綠樹成蔭花草簇擁,右側的運動場鋪設了標準的塑膠跑道。藍球場、單雙槓、健身訓練器材一應俱全。這與五十年前北山腳下那個一排茅草房校舍,那塊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操場,和那條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上學之路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憲榮老師拉著我的手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在這裡擦肩而過,這就是我們共同的母校。我們一起在母校門前合影留念,把她獻給未來的回憶。

曲紅旗:校園情思

曲紅旗:校園情思

站在老馬場的校舍舊址,則叫人產生另一種遐思。正是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這裡一定也是革命教育的搖籃。要不然不會從這裡走出那麼多像劉憲榮那樣桃李滿天下的老師,像牟瑞霞那樣蠻聲文壇,佳作頻出的作家,像家鄉群中的莘莘學子。

老校舍在一片雜草中荒蕪著,一排排起脊的紅磚大瓦房依舊頑強地矗立在那裡,述說著歲月的滄桑和生命的多舛。如果不是周圍長滿蒿草,門窗殘破不堪,上面掛滿蜘蛛網,不會相信它的確老去了。幸好見到幾隻麻雀嘰嘰喳喳落到房頭,另有幾隻頻繁鑽進屋簷忙著餵食雛鳥,才略顯出老校舍一點點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房山和牆面上殘存的“最高指示"“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看了叫人五味雜陳。

牟瑞霞老師在微信中看到母校舊址照片這樣說,當年在那個政治讓人心中無限荒涼和寂寞的日子,我在這裡接受了初等教育,知識使我本荒蕪的內心世界逐漸充嬴起來,豐富起來,當我從一個無知少女走向成熟的時候,這塊給了我知識求生本領的園地卻荒蕪了,很感慨!

是的,曾幾何時一身青澀渲染著童年的憧憬,一腔酸楚留下的是永恆的回憶。

劉憲榮老師站在那裡久久不願離去,她說遜克軍馬場學校舊址是作家牟瑞霞的母校,是她曾經工作過的學校。面對斑駁的紅牆她傾吐一段難以割捨的相遇奇緣。“每天上班是和朝霞同行,與繁星相伴。50年來,我在上班路上奮力前行,或風和日麗,或風雨兼程,或踏冰趟雪,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一個緣分,每一處風景都各有其美”。五十年沒見了,親愛的校園雖然今非昔比,我依然深深地愛著你!

一位當年曾在馬場工作的網友說,軍馬被淘汰是歷史的必然,遜克軍馬場改弦易轍也是無奈之舉。那麼馬場學校呢?馬場的此消彼長是現代戰爭的需要,與之配伍的一切亦將服從這個需要,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倒是想,保存歷史,記憶歷史,講述歷史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曲紅旗:校園情思

曲紅旗:校園情思

曲紅旗:校園情思

兩個母校,兩座校園,一個時代,兩種結局,這就是歷史。同樣走過風華正茂的歲月,卻留下不一樣的磨礪,不一樣的滄桑,不一樣的驕傲,不一樣的詛喪。儘管我們來去匆匆,瞬間撞懷或將溫暖一生。相遇讓大愛流轉成嫵媚,讓心旌搖曳成念想,讓靈魂碰撞出雷火,讓生命燦爛成夕陽!啊,親愛的校園,你在我的回望中定格,在今生的守望中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