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2018年的6月中旬。而农历,今天是五月初一,从二十四节气来看,农历五月已走到夏季的中间,所以称五月为“仲夏”、“中夏”。最主要的节日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诗经》上记载“五月鸣蜩”,蜩即是蝉。意思是在五月知了们纷纷破土上树,开始了夏天的第一声清音歌鸣,因此五月别称“鸣蜩”。古代中国人民还用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相匹配,五月又称为“午月”。五月百草茂盛,《红楼梦》中“斗百草群芳各逞才”说的就是民间斗百草的活动。而五月百草之盛当属菖蒲。菖蒲作为“花草四雅”之一,生长在水岸河边,亭亭玉立,碧翠含香,深受人们的喜爱。喝菖蒲酒、插菖蒲叶也成为农历五月初五驱祟的重要习俗。人们把五月又叫做“蒲月”。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故有“毒月”之说。

“毒月”由来

关于“毒月”之说,至少在先秦时代就开始流行。人们认为这个月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灵伤身,在古代自然科学不是很发达,医疗条件很落后的前提下,这个月因为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特别多,那时人特别迷信对这个月特别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从中医角度来看,此说有一定道理,因为端午的时候,雨季渐渐到来,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回升,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出现人体代谢不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临近农历五月,端午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这几天也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被称为九毒日。

九毒日及十四

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 “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五月俗称“恶月”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

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毒月”禁忌

在九毒日之期,行房纵欲不宜。此时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现在的人多数会觉得腰腿酸疼,力不从心,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而现在正当壮年之时,便有这么多的不足之症,如果归根缘由,可能是未能节欲,使得气血所亏而至。所以才有了五月禁欲的习俗。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

禁忌: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注意:正淫也要克制,邪淫更不能有)。

1、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2、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3、忌恶日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4、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毒月”排毒

艾草泡澡!

「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端午是“九毒日”之首,这一天,许多人家门口会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用艾草等中药煎水泡澡、洗脚等避邪驱毒。

端午过后,人体容易患上皮肤病,如疔疮、脓疡。胃肠病疾病开始增多,如痢疾、拉肚子。小孩容易出现皮肤长痱子、疔疮等病症。聪明的你,不妨好好把“九毒日”利用起来。

粽子也是食疗:健脾又利湿!

「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尽管我国南北方的粽子风味、特点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中医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端午正值立夏之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

「五毒月」为什么要让老婆回娘家住一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