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到,恭喜發財!


財神崇拜:我國許多地區有正月初五早上商店開市的習俗,一大早就金鑼爆竹迎接財神,以圖大吉大利,財源廣進。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的就是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

財神有文武之分,武財神代表是趙公明,晉代《搜神後記》記載:“趙玄壇,秦代人,得道於終南山。”說趙公明是秦代人,其故里位於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大村。另一類以明代寧波知府王璡《琅琊金石輯注》中記載為主:“財神者,姓趙名朗,字公明,琅琊古來有之。”稱趙公明為商周時期的琅琊天台山人。前者是真實人物得道,有廟有碑;後者是“日精”託生,有山有石。

關公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商人選擇關帝閣關公當財神,看重的是他的忠義形象和懲惡揚善、他們的身家性命和財產安全。


不僅中國廣東,在香港、澳門以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華人、華僑集中經商的地方,幾乎各大公司、商號、店鋪均敬奉有關公的神像,商家視關羽為能夠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的財神。

關公忠義仁勇,自宋以來尤其受百姓特別是商人的愛戴。

包括臺灣如今“拜財神”的習俗十分普遍,臺灣《大百科全書》稱:“臺灣之財神崇拜可追溯到明代鄭成功收復臺灣,最早有記載者為南崁五福宮,距今已350餘年歷史。目前臺灣有財神廟數百家,以南崁五福宮、草屯敦和宮與北港武德宮為代表,可大致分為三大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