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論觀摩牛人身體力行方法論全過程的重要性)

有的方法,如果不去跟會的人學習,觀摩一段完整時間會的人是怎麼做的,是永遠都不會的。比如當初造原子彈的技術方法,當初如果沒有錢學森那一夥子人把技術從美國帶回來,我們永遠都不會。比如芯片的技術,美國現在封鎖了這個技術,我們就不會了,怎麼也搞不出來。

先進方法論的技術如此,先進世界觀的知識也是如此,一些知識,如果不去學習,那永遠不知道。

我們現在的各種方法,造車的方法,造船的方法,造原子彈的方法,生產計算機的方法,生產打火機、點燈很多東西的方法,都不是我們自己獨立發明出來的,都是跟國外學來的。如果不學習他們,我們現在永遠都沒有這些方法,也永遠都沒有這些現代科技發明。仔細想想,我們幾乎沒有自己獨立研究出來的現代科技方法,那就只能去學習,如果妄自尊大,學習都不學了,那就完了。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亦如斯。太多的方法,別人知道、懂得,我們不知道了,而且任憑如何絞盡腦汁費盡心思耗盡時間都想不出來的,此時,只有一條路可走,學習。方法論學習,一般而言,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課堂的學習,老師在課堂上講,把一個方法講給你,一步步怎麼做。第二種是跟老師一起工作一段時間,現場觀摩他是怎麼做的,作為他的助理,具體去執行他的方案指令,走完幾個幾次完整的方法過程。我想,第二種學習更有震撼力,第一種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最好而且一定要有第二種學習,第一種太膚淺了。第三種,是自學,自己看書琢磨,自己摸索著學,比如有一些自學成才的編程人才,也是很厲害的,不過,我想他也離不開跟人交流,不會的地方跟高手討教。

本篇最崇尚的還是第二種,作為牛人的助理,跟他工作一段時間,給他執行一段時間他的策略,這個過程學到的,體會的是最深的。要不然很難,尤其一些比較高深的技術方法,一些比較大的方案的制定,如果沒有跟隨一個牛人一個團隊參與一個完整的過程,很難去體會和掌握其中的精髓。(方法論的完整的過程指的是方法論目標的確定,方案的制定與執行、風控,整個過程。)

我不會炒菜,有個有名的廚師炒菜很好吃,我想知道炒菜的方法,那我就在一旁觀摩看他炒菜的全過程。他一步步是怎麼做到的,多看幾遍,照著做幾遍,然後照著他的菜譜步驟一步步做幾遍,就會了。你要是自己琢磨,那需要時間了,可能一輩子都琢磨不出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這裡的名師指路,指的是現場觀摩他的做法,這個非常重要。很多人讀書很多,可以說博覽群書,但是依然做不好一些事情,原因是從沒有見過豬跑,從沒有跟隨一個成功者切實身體力行參與整個方案的執行過程。他要是觀摩過多個牛人工作的全過程,加之他的讀書和思考,一點就通了,就差這個觀摩和跟隨的過程了,沒人帶他,沒人讓他看真正的做的過程,注意是做而不是想的過程。比如,天天看馬雲的文章,就不如天天跟著馬雲工作,如果能夠試試看看伴他左右,觀察他的工作、處事過程,慢慢的就可能成為一個小馬雲。這也充分說明一個道理,環境的重要性,你周圍什麼樣的人,大家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相互模仿,尤其模仿那個最厲害的人。言教不如行教,與其用言語教育某個人,你不如天天身體力行去做,他自然就跟著你那樣做了。

走出去,找牛人,追隨他。當然,其實身邊可能任何一個人的某個小方法都可能成為我們觀摩學習的對象。只有看牛人的做法,做的過程,看得多了,才慢慢就找到方法了,如果一個牛人的日常工作過程都沒有觀摩過,永遠都不會有正確的方法。當然,主要指的是一些比較高深的技術,大型的方法,一些小方法,可能自己琢磨琢磨,對著方法說明書,學習學習,摸索摸索就找到了,但是一些大型的方法論,自己很難摸索出來,唯有觀摩一個、多個牛人整個工作過程。跟著一個牛人去工作,如果自己又很聰明,可能很短時間就出師了,可以獨立工作了,要是自己一個人研究,很可能走各種彎路,讀再多的書也沒用,最終廢掉了。推而廣之,跟什麼樣的人在一塊,那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拒絕跟2X在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