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的「焉」字(六十五)

成公十七年

292.293

初,鮑國去鮑氏而來為施孝叔臣①。施氏卜宰,匡句須吉②。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③。與匡句須邑,使為宰④。以讓鮑國,而致邑焉⑤。施孝叔曰:“子實吉⑥。”對曰:“能與忠良,吉孰大焉⑦!”鮑國相施氏忠,故齊人取以為鮑氏後⑧。

通釋:

當初,齊國的鮑國離開鮑氏來到魯國做施孝叔的家臣。施家占卜總管的人選,占卜的結果是匡句須吉利。施氏的總管擁有一百家的采邑。施氏給了匡句須采邑,讓他做總管,他卻讓給鮑國,而且送采邑給鮑國。施孝叔說:“占卜認為你吉利。”匡句須回答說:“能夠給忠良,還有什麼吉利比它大呢!”鮑國輔助施氏忠誠,所以齊國人把他召回去作為鮑氏的後嗣。

註釋與說明:

①初,鮑國去鮑氏而來為施孝叔臣:當初,齊國的鮑國離開鮑氏來到魯國做施孝叔的家臣。鮑國,齊國鮑氏家族的人。去,離開。而,相當於“就”“才”。為,擔任。施孝叔,魯國大夫。臣,家臣。

②施氏卜宰,匡句須吉:施家占卜總管的人選,占卜的結果是匡句須吉利。卜,佔(zhān)卜。宰,家宰,家臣總管。匡句須,也是施孝叔的家臣。句,音gōu。

③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施家的總管擁有一百家的采邑。有,擁有。邑,采邑。

④與匡句須邑,使為宰:施氏給了匡句須采邑,讓他做總管。與,給,交給。使,後省略兼語。

⑤以讓鮑國,而致邑焉:匡句須把家宰的位置讓給了鮑國,還送給他采邑。以,介詞,把,前省略了主語,後省略了賓語。讓,讓給。而,相當於“還”。焉,兼詞,於是,即“向鮑國”“給鮑國”(於,向,給;是,他,指鮑國)。

⑥子實吉:占卜認為您吉利。子,對匡句須的尊稱。實,實在是。

⑦能與忠良,吉孰大焉:能夠給忠良,還有什麼吉利比它大呢。與,給予。忠良,忠厚善良之人。焉,兼詞,於是+助詞,即“比這+呢”(於,比;是,這,它)。

⑧鮑國相施氏忠,故齊人取以為鮑氏後:因為鮑國輔助施氏忠誠,所以齊國人把他召回去作為鮑氏的後嗣。相,音xiàng,輔佐,輔助。取,選取,選定而召回。

294

其有焉①,不然,豈其死之不恤而受敵使乎②!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③!

通釋:

大概有這回事吧,不然的話,難道他會不顧慮死而接受您的對頭支使嗎?國君您何不試一試派他到成周來考察考察他呢!

註釋與說明:

①其有焉:大概有這回事吧。在群小誹謗卻氏之際,欒書趁機構陷卻至,本段是他回答晉厲公詢問的答話。其,大概。焉,兼詞,代詞+助詞,即“這回事吧”。

②不然,豈其死之不恤而受敵使乎:不這樣的話,難道他會不顧慮死而接受您的對頭支使嗎。不然,不這樣的話。豈,難道。其死之不恤,其不恤死,否定短語賓語前置。恤,憂慮,顧慮。而,相當於“來”。受,接受,聽命。敵,對頭,指的是與晉厲公敵對的人,是居於成周的晉襄公的孫子公孫周。使,支使,使喚。

③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國君您何不試一試派他到成周來考察考察他呢。盍,何不。嘗,嘗試,試著,試一試。使,派。諸,合音詞,之於,之乎,他到……呢。周,成周。察,考察。

295

受君之祿,是以聚黨①。有黨而爭命,罪孰大焉②!

通釋:

受了國君的祿位,因此才得以聚集了親族。親族勢力大了就和國君爭個你死我活,還有哪個罪過比這大呢!

註釋與說明:

①受君之祿,是以聚黨:受了國君的祿位,因此才得以聚集了親族。這是卻至在三卻(卻錡、卻犫、卻至)即將受到晉厲公誅殺時對兄弟們說的話,可見卻氏三兄弟還是忠臣。祿,俸祿。聚黨,發展壯大了親族。黨,親族。

②有黨而爭命,罪孰大焉:親族勢力大了就和國君爭個你死我活,還有哪個罪過比這大呢。而,相當於“就”。爭命,爭個你死我活。焉,兼詞,於是,即“比這”。

296

公遊於匠麗氏,欒書、中行偃遂執公焉①。

通釋:

晉厲公到匠麗家遊玩,欒書、中行偃趁機在那裡抓住了晉厲公。

註釋與說明:

①遊,遊玩。於,到。匠麗,複姓,亦作“匠驪”“匠黎”。欒書,參見284、288例註釋。中行偃,荀偃,晉國六卿之一,中行是氏。遂,趁機。焉,兼詞,於是,即“在匠麗家”(於,在;是,指匠麗家)。

297

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①!

通釋:

您幾位不能事奉國君,何必拉上我韓厥呢!

註釋與說明:

①二三子,您幾位,指欒書、中行偃等人。焉,哪裡,何必。用,拉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