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袁大头”不是国民党政府铸造,而是1951年沈阳造币厂铸造


1915年8月1日,“袁头币”成为法定国币,是我国发行量最大、流通最广、存世量最多的机制银币。

有一种“袁大头”不是国民党政府铸造,而是1951年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原来,建国初,云南、西藏等地只认“袁大头”,为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特别发行,以“O”版和“三角圆”为暗记。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覆之。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将原江南造币厂改为财政部管理,开始铸行 有孙中山先生侧面肖像,面值分为壹圆、贰角、壹角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民国初年, 中国市场银元流通状况更趋混乱,海外各国银币和清朝龙洋并行,种类繁多,成色不一,市价时高时低,民众经济活动涤受其害。

1914年2月,民国政府着手改革币制,公布“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侧”。以求整顿并统一银币铸行。规定以壹元银圆为本位币,分壹圆、半圆、贰角、壹角四等币值,几在中国境内以国币授受者,无论何种款项,概不得拒绝。

国民政府还在大量收兑龙洋政铸新币。是年十二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嘉禾纹饰与币值,俗称“袁大头”。

“袁大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