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丽江城北,白沙古镇还未从酣梦中苏醒。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清晨六点,九十三岁的和士秀挂上“玉龙雪山本草诊所”的牌匾,开始了新的一天。扶着牌匾走下门前的台阶,和士秀步伐有些不稳,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他说:“很多人说我辛苦,我不辛苦,我作为享受,多少氧气都吸到我的身体里,多快乐多幸福。(如果只是)睡在床上,可怜得很。”穿着老旧白大褂的他,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堆琼积玉几千叠,巍峨的玉龙雪山滋养了整座丽江。与游人喧嚣的古城不同,雪山脚下的白沙继承了一分宁静,这里是最具纳西族风情的古镇。

和士秀与儿子和述龙,每天要接待将近二十位外国游客。这些国际友人皆慕名而来,想亲眼见见这位享誉海外的“雪山郎中”。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我叫和士秀,我是一名医生。再过八年,我就超过一百岁了,如果那个时候你们没有疾病,非常健康,欢迎你们再来见我。”他正用英语向一群来自西班牙的游客介绍自己。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和士秀年少时曾陪伴父亲的好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植物学家洛克,踏遍玉龙雪山寻百草。但彼时的他并不知道,丽江会因洛克而改变。1986年,美国《时代》周刊刊载《洛克的世界》一文,使丽江逐渐成为世界的丽江,也让人们记住了雪山脚下一位不染尘嚣的布衣郎中。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提及年少时的经历,和士秀说:“我父亲也会治病,我祖父也会治病,但是我在学校里面父亲让我好好学习科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的飞机在这里横行霸道,死了很多人,我难过,我学过科学,写过科学救国的论文。但后来身体不够好,又在南京读书,就读外语。”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1949年,这位外语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踌躇满志,在南京入伍参军,却因一场大病被迫回乡。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他一面在地方财校教英语,一面拾起父辈的衣钵,深研中医学。最终是来自雪山的万千本草治愈了他。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虽已年过九十,和士秀仍怀有赤子之心,他说:“千草万木是我研究的对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最高级的老师。”一直到七十多岁,他仍然坚持自己上玉龙雪山采药,但渐渐地,上山的频次越来越少。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儿子和述龙心里明白,父亲一辈子都不曾开口让人帮忙,想要尽孝心,只能默默去做。趁着年迈的父亲在家中休养,和述龙与妻儿又一次进入深山采药。每次出发去采药,是和述龙与家人最快乐的时光。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那些安静生长在雪山脚下的植株,平凡到毫不起眼,在药人眼里,却是能救人疾苦的本草。兴起之时,和述龙也会拿起新采的药材考考儿子。如同根植于血脉中一般,和述龙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和士秀对两个孙子的选择深感欣慰,他说:“人类,一定要做对人类友好的事情,有知识还是要传下去。就跟植物一样,它的花很好看,它的种子很好看,鸟吃了以后,从粪里面出来,它自己也会长出来。自然地也该要把我们自己的很多好的东西传下去,这是人的义务嘛。”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和士秀在本可开始颐养天年的花甲之岁,将老宅改造成诊所,如今已见证过一百三十多个国家的友人造访。今天,一对来自法国的夫妇慕名而来。丈夫正在向和士秀诉说夫妇二人的病情:“我们想问一问,我们感到病痛,并且正在感冒。”为了更详尽地描述病情,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咳嗽的动作。

把脉之后,和士秀问:“你的身体还出现过什么状况吗?你是否曾经得过乳腺肿瘤?”

“没有。”妻子给出否定的答复。

“别担心,心情要愉快。”和士秀安慰道。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从1990年的英国驻华大使与加拿大驻华大使,到1997年的残联主席,再到今天前来求医的法国夫妇,许多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合影。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无论疾病或健康,和士秀都至诚以待。他最大的希冀,就是但愿世间常无病。与父亲一样,和述龙的一生也与雪山本草相伴。自家院子里的百草园,保留的都是雪山植物的种源。他说,这是一家四代人的心血。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在这个情谊深厚的纳西小院里,四世同堂;被来自雪山的本草环绕,是一种幸福。而在一街之隔的诊所门前,一位耄耋老人,情深却无言。在日复一日的行云流水中,甘愿成为传播中医文化的一介布衣。

本文选自《本草中国》,中华书局出版

图片截取自《本草中国》纪录片


《本草中国》纪录片创作团队先后奔赴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完成了对近五十味药材和中药人故事的探寻与记录。在一百余人、耗时一年的奋战下,《本草中国》第一季不仅以精致的画面吸引人,更以温暖人心的故事打动人。

四代中药人对玉龙雪山本草的守候

今年年初,上海笃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华书局合作,推出了《本草中国》第一季的图书,在完整地呈现整部纪录片信息之外,又加入了“岐黄药话”部分,对主要的本草做了深度解读,并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目录


第一章:时间

红花

藏红花

红曲

霜桑叶

天麻

陈皮

岐黄药话


第三章:双面

附子

何首乌

芡实

山药

岐黄药话


第五章:相遇

龟龄集

杜仲

牛膝

全蝎

蜈蚣

岐黄药话


第七章:新生

安宫牛黄丸

复方黄黛片

青蒿

余仁生堂

岐黄药话


第九章:有情

丁光明与泛丸

白玛与红景天

徐锦堂与黄连

武当道医

玉龙雪山本草诊所

岐黄药话


后记

第二章:年华

石斛

灵芝

源吉林甘和茶

珍珠

膏方

岐黄药话


第四章:境界

人参

甘草

白芍

地黄

化橘红

阿胶

岐黄药话


第六章:根脉

山药

红景天

珍珠

雄黄

枸杞

甘草

当归

白芍

岐黄药话


第八章:沉浮

菊花

大黄

红豆杉

冬虫夏草

胡庆余堂

位元堂

岐黄药


第九章:有情

丁光明与泛丸

白玛与红景天

徐锦堂与黄连

武当道医

玉龙雪山本草诊所

岐黄药话


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