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文化惠民,歡樂一「夏」

7月29日,夕陽還沒有落山,室外的氣溫仍然有30多度,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鳳凰廣場上已經響起震天的鑼鼓聲,村民紛紛來到廣場,敲一陣鑼鼓,做一會健身運動,跳幾曲廣場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歌聲、歡笑聲連成一片,整個文化廣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文化惠民,欢乐一“夏”
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文化惠民,欢乐一“夏”

“高興,我參加廣場舞隊伍不到一年,從剛開始跳著玩,到現在一晚不跳就難受,以前晚上在家看電視、玩手機,現在身體好了,心情好了,越跳越有勁。”新五村禚洪豔說。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戲曲協會的演員們也化好了妝,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唱腔優美字正腔圓,臺上演員唱的如痴如醉,臺下觀眾聽的津津有味,相比於電視上的大牌演員,群眾更喜歡身邊這些草根明星。群眾自發表演節目,雖然"農"味十足,卻處處洋溢著和諧、樂觀、積極向上的景象,為原本寧靜的鄉村夜晚劃出了一道美麗的音符。

“我們這些人都是業餘演員,白天干活是農民,晚上穿上戲衣當演員,大家自發組織、自娛自樂,沒有報酬,圖的就是能給大傢伙帶來快樂。”戲曲協會負責人孫四傳說。

孫埠村今年84歲的田丙秀老人介紹,家家都種銀杏樹,生活好了,農活又少,男女老少都想出來歡樂歡樂:“我們這些老姊妹吃完飯都過來,拉拉呱、聽聽戲,最少能多活10年。”

夜生活的豐富多彩讓精明的生意人看到了商機,王莊村村民田維麗花了9600元買了一套兒童遊樂設施“旋轉飛魚",平時趕集,晚上擺夜市。“廣場上人多,生意比其他地方都好,坐一次3塊錢也行,2塊錢也管,不圖掙多少錢,大人孩子都快樂了我就高興。”田維麗說。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圍繞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獲得感”,把文化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抓手,把農村文化廣場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提高民生幸福指數的大事來抓,不斷推進文化進鄉村、戲曲進鄉村、電影進鄉村等活動紮實開展,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

目前,該區5個社區27個自然村建立戲曲協會2個,廣場舞隊伍40個,培訓各類文化帶頭人120餘人,文化廣場實現村村全覆蓋,並通過培訓一人,改變一家,脫貧一戶,助力貧困群眾補齊精神短板。(通訊員 王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