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守望先锋》从出生就处于乱世之中。不是说外面兵荒马乱,而是自己的爸爸暴雪那会儿正手忙脚乱。

很多人都知道,《守望先锋》是用暴雪的一款失败作品的边角料做的。暴雪从2007年开始为了“泰坦计划”,召集了世界上最有才华的游戏人,耗时7年时间,却迎来了一场大败,连个正式LOGO都没放出来。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正式宣布泰坦取消时,暴雪总裁Mike Morhaime解释道是因为游戏不够好,“我们找不到乐趣,找不到动力”。

对于管理层,泰坦的失败也许只等同于5000万美元的损失,但对于第一线的制作人,这是恐怖的崩溃,所有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开始自我否定。

前暴雪创意总监梅森回忆说,“我们无法做出一个自己想要的游戏,甚至对于这个游戏未来的发展都无法达成共识。”,16年梅森选择退休,基本就是因为为泰坦项目忙得精神焦虑。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事后,“泰坦”几乎成了暴雪的违禁词,反思下来,无论外界内部都觉得:

暴雪高估了自己。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好在将泰坦的素材回炉后,《守望先锋》项目提上了议程。沉沦的制作人们找到了发泄口,守望先锋总监Jeff Kaplan感慨万千,“是《守望先锋》让这个团队重新团结起来了!”。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然而抛开不为人知的开发过程,《守望先锋》的发布也不顺利。

2014年,暴雪为《守望先锋》申请商标,发现“OVERWATCH”被阿肯色州的Innvois在2013年抢先注册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还驳回了暴雪的申诉。

几个月后,暴雪好不容易和Innovis签订了君子协议,各退一步互不侵犯,不然游戏名字都要保不住了(直接叫屁股先锋?)。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2014年暴雪嘉年华上,《守望先锋》终于公之于众,台下的团队成员都激动得说不出话,那一刻如释重负,然而他们注定面临更大的挑战:《守望先锋》已经不是备胎了。

“这个游戏未来该如何发展?”当年在泰坦上“无法达成共识”、差点杀死暴雪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守望先锋》面前。


不过《守望先锋》出师大捷冲淡了这层忧虑,短短8天的全球公测吸引了970万玩家参与。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嘉年华上,有人问:“什么让OW相对其它FPS显得与众不同呢?”Jeff Kaplan其中一个回答是美术风格。

毫无疑问,守望的美术人设是初期推广的加分项。国内未测先火,“吸屁股”的病毒营销铺天盖地,测试结束后又是一波“没有屁股玩我要死了”,最终不负众望,16年12月底光国区就卖出了超过500万份。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直至今日,《守望先锋》的人物模型、美术设计仍然很受欢迎,出个皮肤讨论度就很高,在瑟琴网站上的搜索排名高居不下。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可逃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如何延续游戏的火爆,OW的路该走向何方?这个问题将始终纠缠Jeff和他的团队,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运营思路。

《守望先锋》还在测试阶段时,有位玩家在官方论坛表示,猎空的胜利姿势过于性感,自己的女儿很喜欢玩OW,不想她被带坏。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Jeff亲自回应了:“我们会替换这个姿势,希望‘每一个人’得到重视和尊重。”

这下社区玩家们炸开了个锅,国内外的各项调查显示,大家对Jeff如此草率的决定都很不满意。


用我们这儿的话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虽然猎空替换姿势的事情,更多是暴雪作为游戏大厂在“政治正确”上做出的妥协,但

暴雪团队真的能在运营和修改游戏时尊重和重视“每一个人”吗?显然是很难的。

有人说,暴雪太过高冷了,不食人间烟火,这放在守望先锋上不太贴切,他们试着和玩家多沟通,甚至因此有些胆怯。

Jeff在去年10月左右的一篇长文里反复强调,自己的团队害怕和玩家做过多的交流,因为他们面临着恐吓、威胁甚至被解雇的风险。若即若离之下,有多少有用的信息能传达到呢?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说实话,暴雪的团队是缺乏FPS和MOBA游戏的维护经验的,如果是RTS好说,如果是MMO还行,但是MOBA化的FPS?一切都举步维艰。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守望先锋》缓慢的更新节奏。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人惋惜为什么OW没能在最火的时候更新游戏内容,反而一拖再拖,直到被“凉凉”才梦醒呢?

不是不想更新,大概是不敢更新。Jeff接受采访时提过,OW是一款MOBA化的FPS游戏,玩家需要掌握大部分英雄特性才能应对战局,一下子推出太多,玩家的学习成本会很高(上手难)。

而且他们的团队更倾向于在考虑新英雄平衡性的同时,丰富背景故事、文化、人物造型、个性等方面。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这就意味着《守望先锋》会花很长时间去塑造一个新英雄,然而MOBA是残酷的,一旦新英雄没能让大众认可,找到自己的定位,马上就面临做出来也是“无用功”的窘境,等待下次回炉。

在一次次的“战败先锋”中,玩家很难收获快感,又没什么新内容刺激神经,免费试玩更像是完成KPI的讨巧手段,反而成就了炸鱼者的天堂,只靠精美的皮肤是留不住大众玩家的。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所以说,暴雪的“高冷”表现在行事方式上的保守,他还是那个必出精品的工匠,但不知是时间的拖累还是失败的阴影,让他突然疑惑起来:现在的玩家都在想什么?

平心而论,《守望先锋》在制作上不是好游戏吗?最令暴雪心寒的评价大概是“游戏质量真的很不错,各方面都很喜欢,就是不好玩。。”

守望本来就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之前暴雪风格的新IP,暴雪理应赋予它更活跃的思维和未来,而他宁愿把守望的英雄送进坟头枢纽,完成暴雪一家亲的闭环。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还比如对流行文化、同僚的开放性,看看隔壁的《堡垒之夜》,复联刚上映就敲定了合作,加入了无限手套模式,抓住了年轻玩家的心,《堡垒之夜》后续还会和《黑色行动》、《行尸走肉》联动,路走得很宽。

今天看到大触做的设计图,把《巫师3》希里搬进了守望里,国外网站下面留言纷纷求客串,即便是个小活动也行,但用脚趾想想,暴雪肯定不会采纳。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游戏大不过时代,当《守望先锋》热度下滑,需要冷静下来想想怎么增强普通玩家体验的时候,他又被迫去为暴雪的电竞布局冲锋陷阵。

为了守望先锋联赛(OWL),暴雪殊死一搏,几乎完全用钱砸出来了一个对标LOL和DOTA的赛事阵营,第二赛季的席位费已经高达3000~6000 万美元。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OWL未来会成功吗?没人说得准,但对于“年轻”的《守望先锋》本身,OWL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像一个价值几十亿的包袱,未来的维护思路肯定会向电竞化倾斜。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还有一周,《守望先锋》就要迎来自己的二周年庆典了,我其实很不喜欢用“凉凉”形容OW,因为他在全球范围内热度尚可,作为一款买断制游戏已经足够成功了,但身为一名玩家,我又惋惜他没能跑得更快,被各方意志裹挟着艰难前行。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守望先锋:“暴雪爸爸,你知道我这两年过得多苦吗?”

暴雪:“别急嘛,你看隔壁动视的命运2,中国还没上线,已经凉了2个DLC了。”


守望先锋的两周年不好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