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八寶紋”原是流傳於藏傳佛教地區的八種寶物圖案,由盤長結、蓮花、寶傘、法螺、法輪、華蓋、寶瓶、金魚八種寶物構成,此紋飾圖案最初源於古印度文化。八寶紋在瓷器上最早的表現形式為青花八寶,始見於元朝,明代,瓷器上的八寶紋樣裝飾愈加流行,分佈範圍也很廣,奠定了清代八寶紋樣裝飾發展的堅實基礎。

清代時,藏傳佛教被尊為國教,瓷上“八寶紋”裝飾極為常見,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均有大量製作。雍正時首創了雲託八寶。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雍正款 青花八寶高足碗

雍正款青花八寶高足碗 高11.1、口徑18.1、足徑7.5釐米。碗內壁為白釉素面,裡心有團“壽”字;口外沿為青花雙圈,外壁上部繪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八寶紋,中下部作番蓮花紋,底部有變體雲頭紋;高足做成有起伏的三段式,其紋飾亦為三層,其一為旋狀雷紋,其二是裝飾性花卉紋,其三是變體雲頭紋。碗勾邊填色,層次豐富,底白釉,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碗雍正時期特徵十分明顯,為雍正官窯器物。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雍正款 青花八寶高足杯

雍正款青花八寶高足杯 高4.1、口徑4.7、足徑2.4釐米。杯外壁飾青花蓮託八寶,構圖疏朗,色彩淡雅柔和,雋秀爾雅,小巧玲瓏。足底有“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雍正官窯 綠釉錐拱蓮託八寶紋盤

雍正官窯綠釉錐拱蓮託八寶紋盤 雖說錐拱工藝始於明永樂年間,但清朝的錐拱工藝得到了更好地發展。此盤,高3.4、口徑15.5、足徑10釐米。器裡外均施綠釉,盤裡為素地無紋飾,盤外壁錐拱暗刻蓮託八寶圖案,外壁紋飾清晰,蓮花下有蓮蓬座,結帶飄逸。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雍正仿萬曆款 青花八寶雲龍碗

雍正仿萬曆款青花八寶雲龍碗 碗心青花雙圈內繪海水行龍,外壁主題紋飾為折枝蓮託八寶,底青花雙圈內有“大明萬曆年制”楷書款。青花色澤灰清淡雅,不見有宣德時的黑鐵斑痕。釉面瑩潤,白中閃青,不見有宣德時的桔皮紋。

清中期

從乾隆至嘉慶年間,這一時期粉彩成熟,粉彩八寶紋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除此之外,青花、鬥彩等八寶紋異彩紛呈,真正進入瓷上八寶紋的高峰期。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乾隆款 粉彩八寶碗

乾隆瓷器以精美著稱,飾有八寶紋飾的器物不僅數量超過前朝,而且繪製水平高超,蓮託八寶或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典型特徵是葉片誇張變形,猶如鳳尾;結帶八寶的綬帶較前朝更為飄逸灑脫,傘多為三層,魚為雙尾相對銜花,瓶更為寫實。但八寶的順序並不固定,無規律可循。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乾隆款 青花八寶蕃蓮獸耳尊

清乾隆款青花八寶蕃蓮獸耳尊 尊高51、口徑20.2、腹徑38.5、足徑20.5釐米。肩部左右兩側各凸雕獸首口銜圓環耳。器腹繪四方連續纏枝蓮託八寶紋,枝蔓雙勾填色,穿插自如;蓮花層次清晰,有深淺相背之別;葉片變形誇張,葉脈紋絡清晰。尊底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圖章款。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乾隆款 青花盉

清乾隆款青花盉 高21.5、腹徑15.5釐米。此器物以古代傳統用具盉為原形,乾隆三年唐英仿青銅器造型燒造的壺式,蓋頂有青花半圓形提紐,蓋口沿處有一週青花回紋,蓋面滿飾青花番蓮紋;盉底部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書款。此盉蓮花碩大飽滿,花葉左右雙出,基本對稱,八寶均有綬帶。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乾隆款 青花八寶蕃蓮雙耳扁瓶

清乾隆款青花八寶蕃蓮雙耳扁瓶 高49.5、口徑8.2、腹徑長38、寬22.8、底足徑16釐米。瓶口沿之下有兩道青花雙圈,內為回紋,頸部和足外面均飾靈芝頭狀串枝花紋;瓶底部中央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方圖章款。此扁瓶的八寶紋均飾有飄逸的綬帶,器形雖仿自明永宣時的抱月瓶,但紋飾具有明顯的乾隆時期特徵。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清乾隆款 粉彩蕃蓮八寶賁巴瓶

清乾隆款粉彩蕃蓮八寶賁巴瓶 高26.5、口徑3.6、腹徑15.7、足徑10.2釐米。此瓶又稱“寶瓶”或“藏草瓶”。“賁巴”即藏語“瓶”之意。受琺琅彩的影響,清朝大部分的瓷器多為色釉裝飾,其裝飾繁縟,體現了當時皇帝的喜好。此器腹部主要紋飾分上下兩層,繁縟,八寶基本沒有順序,但時代特徵明顯。寶傘細長以綬帶束腰,花葉變形如鳳尾,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原文作者:張瑩文章來源:《收藏家》2015年9月刊《吉祥之扎西達傑——清宮瓷上八寶紋賞析》(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吉祥八寶:清宮瓷上八寶紋(上)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