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是先追求詩和遠方,還是先顧及眼前的苟且?


假如一個年輕人剛畢業,家裡沒有負擔但也沒有支持,是先追求詩和遠方,還是先顧及眼前的苟且,先生存下來呢?這是擺在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面前的兩難選擇。

先追求詩和遠方看起來確實不現實,畢竟去遠方是需要盤纏的,詩情畫意的浪漫也是需要銀子。

放棄詩和遠方,向現實妥協求生存與發展,就這樣苟且下去又實在不甘心,怎麼辦?

我想說,現在的年輕人被高曉松代表的一批60、70後中年油膩大叔帶偏了,他們經歷過殘酷的年代,也搭上了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便車積累了家底,現在天天胡侃一些自娛自樂的梗,裝模作樣的成了年輕人的精神導師,如果你被他們的觀點套路進去就是自尋煩惱。

我們年輕人需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職業、家庭、娛樂、情懷,都有自己時代的印記,不管是去遠方還是留在出生成長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勤奮工作,不斷學習,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如果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詩和遠方就是小兒科,即使平平淡淡,我們也能從容地面對,最重要的,我們要活出自己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