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與去TM的感謝

感謝貧窮與去TM的感謝

1


河北棗強王心儀近日火遍網絡。

火第一遍是因為她以貧困之家又707的高分被北大錄取,在整個社會以為貧窮已經限制了人們命運的改變時,擊破了人們的固執與偏見。

火第二遍是因為她寫了一篇被媒體稱之為“感謝貧窮”的文章,講述了關於她、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故事,觸動了人們柔軟的心房。

火第三遍則是因為媒體掀起了對她“感謝貧窮”的批判,大肆叫囂,“感謝貧窮?感謝你大爺,貧窮應該被唾棄”,激發了人們對貧窮的恐懼與對財富的膜拜。

心儀火第一遍時,我瀏覽了一下標題,心想小姑娘不容易,貧賤而不移其志,是個人物。

火第二遍時,我看了一下心儀的文章,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初中畢業的初中老師,想到了我望著同學手裡熱氣騰騰的白麵饅頭而手拿乾硬的紅薯面煎餅時嚥下的口水,想到了高三那年為了省下5元回家車費而沒有回家卻得知學校宿舍不讓住人一個人站在教室欄杆前面欣賞著漫天煙花卻內心困苦的元宵節,想到因為我的上學而讓父母背上的家庭債務,除了貧窮我們還有一個相似點,我們都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深深紮根心儀的心中,而我從小就聽著從來沒有上過任何正規學校只混過幾天夜校的爺爺給我嘮叨“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2

心儀火第三遍的時候,我決定寫點什麼了,寫點關於這篇被滿世界撻伐的關於“感謝貧窮”的文章。

這篇文章被滿世界撻伐,尤其是在自媒體的世界裡。

有人持論相對中肯,如以太史劉自詡的“劉備我祖”說:“所致謝乎貧者,乃致謝不屈於貧也。貧雖足懼,然更足懼者,屈於貧也。”

有人則尖酸刻薄,如毒雞湯代表咪蒙,她說:“媽耶。想對這個女孩說:你為啥要感謝貧窮!你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關貧窮什麼事呀。去他大爺的貧窮!!!”

有人則歇斯底里,如有網友評論:感謝貧窮,就好像殘疾病人感謝殘疾,斷腿的人感謝車禍,災難中失去親人的人感謝災難一樣,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嗎?是井底之蛙難喻海天之闊也。

太史公嘗曰: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感謝貧窮,不是擁抱貧窮,更不是選擇貧窮,而是看待事物的一種心態與心胸。

困厄不可選擇,正如左丘失明、韓非丘秦,正如西伯被拘、屈原被放逐,正如貧困之於王心儀。

但如何面對可以選擇。貧窮怎麼辦?困厄怎麼辦?破罐子破摔,麻醉自己,及時行樂,了此一生?還是心生仇恨,鋌而走險,為非作歹?強者選擇的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王心儀選擇的是:不相信手掌的紋路,而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懂得感謝,源於內心的強大。

成功者懂得感謝,而失敗者執著於仇視。這並不代表成功者經歷的苦難要少於失敗者,而是因為成功者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

3

然而強大的心靈並非人人擁有。

芸芸眾生,艱苦勞作,持家立業,追求幸福,平凡一生,快樂一世,同樣值得尊敬。

但不值得尊敬的,是對“感謝貧窮”精神的撻伐。

如有自稱“東吳野人”的沈阿瑟說:“你‘感謝貧窮’的說法,是完全錯識(誤)的,你不能感謝貧窮!”他(她)還偷換概念、巧舌如簧地模仿心怡的句子說:“吃屎,帶來的遠不止是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搞壞了我的胃口,刺傷了我的神經,甚至間接地帶走了我所有的幸福,但我仍想說,謝謝你,屎。你看,這多荒唐!”

這是一種典型的違反邏輯的詭辯。貧窮對心儀而言是不得不的選擇,而吃屎對於沈阿瑟而言則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面對無法擺脫的不得不的選擇時,心儀選擇了戰勝它,所以在面對曾經給她帶來困苦但同樣磨礪了她的意志、鍛鍊了她的心性的貧窮時,她非常坦然又驕傲地說:感謝貧窮。這是強者在戰勝前進路途中強大對手而有的一種淡定與坦然,感謝不是留戀,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富足。

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威名震於天下的大將軍韓信,在面對當年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鄉中屠夫時,他說了一句話:“此壯士也!”還讓他在軍中做了一名中尉。

先賢孟軻總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沈阿瑟之流選擇主動吃屎,則另當別論,那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胡攪蠻纏!他們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前文已說,利己乃人之本性,並無不可,但是高舉利己大旗,反過來討伐崇高,則會傷害人們的善良,讓世人忘了感恩,讓社會充滿戾氣,讓群體陷入撕裂。其惡甚焉!

正是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精神的盛行,我們才會看到這個社會的種種奇怪現象……

安徽的趙女士,在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在明令“禁止下車”的猛獸區,違反規定私自下車,造成一死一傷,然後狀告動物園索賠154萬元;由蘇州到南京南的楊某,在沒有持有D3026車票的情況下,在列車即將進站時,跳下站臺,試圖翻越到對面的站臺乘坐該列車,被已經採取了緊急制動措施試圖避免悲劇卻不及的列車擠死,家屬狀告鐵路局索賠60萬……

社會不排斥利己主義者,但社會不能只有利己主義者。你可以滿足自己做一個利己主義者,但是你不能討伐別人不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你可以滿足做一個幸福的俗人,但是你不能討伐別人的崇高。因為即便是這樣一個俗世,也需要精神的脊樑。

4

我來自於一個比棗強更加貧困的地區,來自於一個比王心儀更加貧困的家庭。

對於貧窮帶來的痛苦,我有切身的體會,沒有米飯、沒有白麵饅頭、只有紅薯面煎餅的少年時代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記就是,截至今天,我仍舊認為白麵饅頭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食物。

喜歡貧窮嗎?真的不喜歡,誰人不願生在帝王之家?如果有更好的條件,我會接受更好地教育,我會擁有成功道路上更加豐富的資源。

怨恨貧窮嗎?並不怨恨。我不怨恨我經歷的一切,也並不後悔截至目前我做過的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讓我重新回到人生的起點,重新來走一遍,估計還會走同樣的路,做同樣的選擇。

感謝貧窮嗎?深深地感謝。感謝它磨練了我的意志,感謝它幫我認識了這個世界的多樣性與複雜性,感謝它讓我體會到了人世的苦難,感謝它讓我認識到了人性的善良。

經過這麼多年的奮鬥,我在北京立足,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車有房,衣食無憂。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儘管揹著額度不小的房貸,但是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很感激生活賜予我的一切,也很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當然,可能會有人願意替我辯駁,說我的所有其實來自於我的個人努力。是的,毫無疑問來自我的個人努力,但是沒有中國這樣一個大發展的環境,也不會有我的今天。很多人往往會自大到把平臺給予你的能力,以為完全屬於自己。其實,離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而國家就是這樣一個誰都離不開的大平臺。對於我的工作,我並不僅僅把它看成是一份養家餬口的職業,而是努力把它當做一份事業。這麼多年,親身見證了中國高鐵發展的天翻地覆,能夠參與其中,我深感自豪。

此前有位長者對我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白享的福,但是沒有白吃的苦。我深以為然,並一直記在心中。享過的福可能如清風拂面,去無痕跡,但是吃過的任何的苦,一定會深深刻在你的生命裡。

人活著就要去追求幸福,但幸福不僅僅來源於物質(儘管物質往往不可或缺),更多時候來源於內心的滿足。

唯有強者會去感激他的對手,唯有精神富有者會感謝貧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