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晶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布局?

近幾年,包括三安光電、華燦光電、德豪潤達等在內的本土芯片廠商通過擴產、整合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大陸LED芯片集中度正在不斷提高。隨著國內芯片大廠陸續擴產,海外企業與國內二三線芯片廠逐步收縮產能,LED芯片行業新格局逐漸形成:產業向大陸聚集、產能向龍頭聚集。

目前,我國LED芯片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市場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幾大龍頭廠商手中。然而,他們有何佈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安光電

眾所周知,如今的三安光電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LED芯片企業,而是集襯底材料、LED芯片和化合物半導體於一體的“巨無霸”。三安光電董事會秘書李雪炭表示,公司LED業務有很多新的產品在逐步拓展,另外集成電路業務是未來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業務正在上量階段。

目前LED芯片產業呈現產能向大陸轉移、行業集中度提升兩大趨勢,三安光電通過擴產提升份額+創新技術研發,技術進步加規模優勢帶動成本下降,從而抵消短期價格波動對毛利率影響。未來在產能與技術的雙重優勢下,三安光電市佔率將持續提升,地位持續得到加強。

在鞏固主業的優勢下,三安光電圍繞LED前瞻性地佈局三大新業務:MiniLED&MicroLED、LED車燈、化合物半導體。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在MiniLED&MicroLED方面,三安光電與三星達成供貨協議,率先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同時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空間。根據業界透露,近期三安旗下Mini LED產能幾乎已被三星包下,而三星也預計在第3季將高階Mini LED TV推向客製化市場,測試頂級市場買氣及水溫,而三星在2017年也曾採購三安LED晶粒應用至大尺寸的室內商用顯示屏,這也意味著三安光電打入三星供應鏈的地位更趨穩固。

LED車燈方面,作為三安光電的子公司,蕪湖安瑞光電在汽車整車燈具與全色系LED封裝產品上的生產實力,使其成為專業的國內汽車燈具廠商。並且,安瑞擁有一支在車燈及光源方面具有10年以上經驗的設計製造團隊,具有滿足車燈市場差異化需求、達到CCC、ECE、SAE等標準要求的實力。2017年,三安光電子公司安瑞光電實現營收8.56億元,增速高達68%,已成功成為多家國內汽車品牌的供應商。隨著LED車燈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客戶群體的建立,三安光電未來汽車照明業務將會迅速增長,成為公司未來業務增長的又一動力。

化合物半導體方面,三安光電佈局電力電子器件、光通信和濾波器等芯片,均是國內半導體產業亟待突破的領域。在這類高技術門檻、高投入、長週期的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領域,公司無疑是國之擔當,是參與未來全球半導體競爭的有力參與者。當前,三安光電已佈局完成6寸的GaAs(砷化鎵)和GaN(氮化鎵)部分產線,產品應用包含2G,3G,4G手機應用的功率放大器,無線網用的功率放大器,基站應用,低噪聲放大器,及其它無線通訊應用單元等。目前公司產品已獲得部分客戶認證通過,進入小量產階段,產量已在逐月累加,突破近在眼前。

可以看出,三安光電在繼續鞏固LED龍頭地位的同時,也在強化化合物半導體領軍企業的優勢,踩上5G和物聯網行業風口,擴大高端化合物半導體產能,意圖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華燦光電

外部併購和內部擴張讓華燦光電實現規模擴張,自上市後,華燦光電先後併購雲南藍晶科技和美國美新半導體公司,將產業鏈從此前的LED外延芯片製造拓展至傳感器和半導體領域。

在LED芯片領域,華燦光電聚焦高毛利產品,向高端化轉變明顯。此外,公司積極通過多種合作方式拓展國際市場銷售份額,公司通過和韓國企業合資,拓展倒裝芯片產品的外延片和芯片海外銷售。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2018年上半年LED行業下游如小間距LED、城市景觀照明、汽車LED 照明等細分行業需求旺盛,帶來公司LED芯片需求高增長。同時,公司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及產銷率繼續保持高位,且公司通過降低成本和提升光效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LED芯片價格下降帶來的影響,驅動公司LED營收保持高增長。根據華燦光電發佈上半年業績預告,實現歸母淨利潤2.9-3.3億元,同比增長35%-55%。

技術是華燦光電與二線企業拉開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華燦光電無論是白光照明還是顯示芯片都堪稱一流,2017年平均光效水平提升約6%,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優異的技術能力帶來公司產品的高端化,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使得公司有能力在前沿、細分的市場持續投入。公司MiniLED已經量產,MicroLED積極與國際廠商進行緊密配合開發,紅外LED小批量量產,車燈正配合客戶進行全線研發。

在化合物半導體器件領域,華燦光電已形成國際領先的研發和製造規模優勢,而延伸到該材料體系其他相關器件的開發和製造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此外,在MEMS傳感器領域,公司已具有規模量產自主開發的國際領先器件能力。

目前,美新半導體的加速度計早已進入國際大品牌汽車,如通用、福特、馬自達等,主要是通過 Autoliv公司進入上述汽車廠商;今年拓展國產車市場,國內會有百萬量級的銷量。消費電子上,美新半導體是微軟的surface,OPPO的第一供應商,美新現有幾個億銷售,技術是有自己的優勢的,穩定性、精準度,都有優勢。以後會逐步拓展陀螺儀、流量計等新的方向來產生利潤。

德豪潤達

德豪潤達1996年5月創立於珠海,並於2004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要產業領域涵蓋小家電、LED 芯片、器件、顯示及照明等系列產品。

在LED業務方面,截止2017年底,蕪湖德豪潤達、揚州德豪潤達共計已到貨MOCVD設備92臺,其中:80臺已調試完成開始量產,2臺設備用於研發;其餘10臺為揚州基地的設備,已計提減值並處於待出售狀態。由於MOCVD技術更迭較快,舊機臺在效率上不如新機臺,同時面臨較大的折舊成本,過去三年在LED芯片業務上一直屬於虧損狀態,公司2017年對部分技術水平已落後於現行市場水平且不符合公司產品生產要求的設備進行了報廢、出售處置,有利於公司未來期獲利能力的提升;同時優化產品結構,倒裝芯片、倒裝COB、高壓芯片等高毛利產品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據德豪潤達LED研發副總裁莫慶偉介紹,目前德豪潤達的芯片產能達1000萬片/年(折二寸片),未來將繼續擴產至1500萬片/年。

目前,德豪潤達除了佈局通用照明市場之外,還切入汽車照明、景觀照明以及手機應用等領域發展。莫慶偉表示,未來德豪潤達將重點發展通用照明(球泡、燈光等照明)、移動智能設備(手機、無人機、智能手錶、紅外、AR、AI)、戶外景觀照明三大板塊。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2018年,隨著德豪潤達LED芯片產業產能的釋放,公司LED芯片的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有顯著地提升,改善了公司的經營業績。另外,LED芯片產能擴大產生的規模效應,以及公司採取的挖潛革新措施,降低了LED芯片的成本,有效提升了公司LED芯片業務的毛利水平。

德豪潤達董事長王冬雷表示,公司的LED業務規模近幾年基本保持在20億元左右規模,整體上處於國內同行業的中上水平。

此外,德豪潤達將整合雷士光電,實現兩者強強聯合,發揮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形成“外延及芯片-封裝及模組-LED 應用產品(照明和顯示)-品牌及渠道”的LED 全產業鏈業務格局,屆時德豪潤達在LED行業的競爭力將得到增強。

除了LED業務之外,德豪潤達的小家電業務也趨於向好。2017年,德豪潤達小家電業務實現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13.12%,主要是公司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新品開發量同比提升;同時,大力推動小家電產線升級改造,提高自動化/半自動水平,生產力效率及產品品質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提高了客戶滿意度,訂單有所增長;另外,公司自有品牌ACA 通過品牌重建、優化管理、優化產品結構及優化營銷方式等方式積極開發國內市場,銷售規模同比增長。

乾照光電

作為紅黃光LED芯片龍頭企業,乾照光電在和君資本入主以後,採取“規模跟隨+技術特色”的發展戰略,堅守芯片主業。其中,藍綠光芯片實行規模跟隨,將規模做大;紅黃光則做出技術特色,實現品質提升。

為了擴大市場規模,乾照光電近年來在紅黃光LED芯片、藍綠光LED芯片領域接連發布擴產計劃。2017年4月,乾照公告稱,投資8000萬元購買南昌凱迅24.65%股權;2017年5月,投資7.37億元新增20臺紅黃光MOCVD設備。此外,通過擴充高端產品推動倒裝、高亮度、紅外產品快速放量,鞏固紅黃光LED龍頭地位。在藍綠光LED領域,2017年7月,乾照啟動藍綠光芯片南昌基地擴產方案,分兩期累計投資50億元,擴產後新增月產能120-160萬片。目前,南昌基地已經動工建設,首期60萬-80萬片的月產能將於2018年年底左右逐步釋放。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另外,乾照揚州基地已經實現紅外產品量產,2018年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性能更進一步,使得產品能夠應用於更高端領域。

除深耕全色系LED外延片及芯片外,乾照還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空間用砷化鎵三結太陽電池外延片芯片供應商。目前乾照光電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已經達到了30%以上。

據瞭解,乾照是中國航天研究院某空間電源研究所砷化鎵三結太陽電池外延片領域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已為該所提供數萬片相關產品,並可作為空間飛行器的主電源,近年來已裝備了多顆軍事和民用衛星。

未來,乾照光電將以“內生外延並舉”戰略發展,除了自身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外延式擴張也勢在必行。外延式增長主要聚焦三大領域:結合現有MOCVD的行業應用,進行相關多元化拓展;在二三代半導體方面,通過投資和併購方式吸收人才,加大研發力度,走在行業發展前沿;聚焦MiniLED和MicroLED等未來顯示領域,推動其快速商用。

澳洋順昌

澳洋順昌的LED業務2011年開始,在當時的LED芯片行業是最晚開始的項目,經過7年的奮鬥,到2017年得到了行業的認可。

LED芯片是澳洋順昌重點發展的業務,通過與木林森合作,打通下游需求,提高行業地位,公司完成擴產即可獲得高增長。據澳洋順昌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表示,公司目前LED芯片月產能在100萬片左右,剩餘的40萬片還在建設中,設備將逐步進入,將逐步釋放產能,預計在三季度逐步達產。同時公司將進一步拓展LED上游圖形化藍寶石襯底,形成600萬片/年4寸產能。

在新技術開發方面,澳洋順昌追求的是研發投入的精準度。澳洋順昌的開發目標非常清晰,除開繼續提升白光亮度,更將研發資源集中佈局在Micro、Mini LED等新的芯片技術上。

澳洋順昌不斷拓展LED上游,強化LED核心技術能力,同時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完善公司在LED產業鏈中“襯底+外延片+芯片”的業務佈局,提升公司在LED領域的綜合實力。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此外,澳洋順昌研發生產三元鋰電池,目前是國內工具類鋰電池第一大廠商,同時積極向動力電池進軍,目前已進入眾泰等廠商供應鏈。另外2018年NCA量產後新開發的客戶如上汽通用五菱和知豆等客戶也在逐步上量,預計下半年電動汽車訂單數量會進一步增長;在電動工具市場上,公司和國際大廠都已經進入大批量供應和小批量試產階段,所以訂單也上的比較快。而國內知名企業如小米等的系列產品公司也在開始供貨。目前公司在電動工具市場上直接跟日韓電池公司正面競爭。根據客戶規劃,公司在完成產能擴充後,客戶的訂單會達到每年GWH級。

澳洋順昌還透露,公司現在鋰電池產能為3G,其中2G能夠量產NCA和811高鎳圓柱電池,今年年底還會擴充2G產能,這部分設備已經陸續到貨開始安裝了。2019年預計會繼續擴充產能以滿足需要,2019年新增產能預計將主要是生產高鎳21700圓柱電池。

聚燦光電

作為一家新上市的LED芯片企業,聚燦光電在市場規模上與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老牌企業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聚燦光電擁有52臺MOCVD設備,在建項目新購置的MOCVD 7臺,尚未投入使用。其LED外延片年產能約450萬片(折2英寸,下同),芯片年產能約330萬片。

LED芯片格局已成型 廠商有何戰略佈局?

聚燦光電董事長、總經理潘華榮表示,公司目前產能不足,無法滿足下游客戶旺盛的需求。因此,公司需逐步擴產,提升產能。而聚燦光電也從設備採購、擴產項目建設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擴充現有產能。

在設備採購方面,聚燦光電通過採購新設備,淘汰二手設備,優化設備效率。去年12月5日,聚燦光電與上海維易科簽署兩份重大采購合同,擬向後者購置一批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標準沉積設備,合同總額6972萬美元,均採用分批交貨、分期付款的方式。

就在與維易科簽訂採購合同後不久,聚燦光電又與中微半導體簽署了重大采購合同。根據合同內容,聚燦光電向南昌中微購置一批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型號:Prismo A7),合同總額(含稅)為6.28億元。

在芯片擴產方面,聚燦光電3月1號公告稱擬將原募集資金項目“聚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D芯片生產研發項目”變更為“聚燦光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LED外延片、芯片生產研發項目(一期)”。

資料顯示,聚燦宿遷成立於2017年6月,經營範圍包括LED圖形化襯底、LED外研片、LED芯片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公司2017營業收入7.65萬元,淨利潤-43.47萬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總資產為1.39億元。

為了使得擴產項目有效進行,聚燦光電擬對聚燦宿遷增資人民幣15000萬元。而這15000萬元中的12749萬元擬用於置換公司於前期設備採購款,餘款擬用於聚燦宿遷其他新增設備採購款項。

聚燦光電6月4日公告稱,為滿足公司全資子公司聚燦宿遷的經營發展需求,公司擬以自有資金人民幣3億元對聚燦宿遷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聚燦宿遷的註冊資本將由人民幣2億元增加至人民幣5億元,公司仍持有其100%的股權。

聚燦光電認為,本次增資目的主要在於補充聚燦宿遷的流動資金,滿足其場地生產設施和辦公設施以及支持其營運資金需要。增加註冊資本將有效增強聚燦宿遷的融資能力、資本實力,改善資本負債結構,並增強其營運能力,從而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