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技巧:跟人交談,不要總說「是」,跟應聲蟲一樣!

很多人都認可這句話——人際關係往往就是人情和利益的“交換”。

即便是交換,也需要條件,人們更願意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進行“交換”。

人們如何判斷彼此是否處於同等地位?並不只看單純的經濟條件,或者社會身份,還包括相處時的反應、態度、語言等。

如何讓對方認可你是同等地位的人呢?

說話技巧:跟人交談,不要總說“是”,跟應聲蟲一樣!

讓我們看看馬文森是如何做的:

作為金融分析師,馬文森受邀參加行業峰會。會上,他驚喜地發現孔延也在其中。孔延,在這個行業內大名鼎鼎,所以很多人都上前請教。

馬文森上前的時候,孔延正在介紹互聯網基金規模正在逐年遞增,P2P網貸市場也會越來越好。旁邊的人無不贊同,唯獨馬文森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沒錯,P2P網貸市場從2013年開始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可是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在無監管、無門檻的情況下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所以我更傾向於,未來P2P網貸市場的發展會變緩,但會走得更穩。”

孔延聽見了“不和諧”的聲音,非常意外,他點了點頭:“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會後,孔延主動給馬文森留下聯繫方式。

回顧這個場景,馬文森通過否定對方部分話語的方式脫穎而出。在一群“應聲蟲”般的人中,他的否定顯得非常顯眼。另外,他的否定也向對方傳遞一個信號:“我們都是金融分析師,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

所以說,我們在人際交流中,不能一直說“是”,適當否定才能佔據主動。

說話技巧:跟人交談,不要總說“是”,跟應聲蟲一樣!

否定小,贊同大

當然,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是萬萬不可取的。

蔣卓樂的相親對象非常熱心環保,在相親過程中不無自豪地說起自己在生活中種種節水的行為。為了讓自己給對方的印象更深刻,蔣卓樂故意不按套路出牌:“節約用水有什麼用?中國浪費水的人那麼多。”

相親結束後,對方就不和蔣卓樂聯繫了。

為什麼不肯和她聯繫?因為人際交往中自我價值保護原則在發揮作用——你我道不同,自然不相與謀。

所以,在人際交流中,為了讓交往對象對自己刮目相看,儘量否定對方一些不關痛癢的言行,不能否定對方的價值觀、做事原則。

說話技巧:跟人交談,不要總說“是”,跟應聲蟲一樣!

假否定,真贊同

梁穎做了一家民俗品牌,需要找到願意給她的品牌投資的金融機構。天愛投資給她發來信息,相關負責人願意和她見一面。

負責人的問題很多,梁穎有問必答。但是話題的導向一直是對方掌握,直到對方問了個問題:“我認識很多像你一樣的創業者,他們最開始都有一腔熱血,可是在遭遇到困難後,很多人都放棄了。那麼梁小姐,你會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都保持著這份創業的熱情嗎?”

“不,”梁穎斬釘截鐵地回答,就在負責人目瞪口呆的時候,她給出了完整答案,“不僅是接下來的幾年,還包括餘生,我都會一直保持!歡迎您一直監督我!”對方點了點頭,相當滿意她的回答。接下來,梁穎就自己的民俗品牌開始詳細介紹。

三個月後,梁穎的民俗品牌被天愛投資正式評估。

梁穎就是利用了“假否定,真肯定”的方法說出了自己的答案,讓負責人看到了自己的決心和幹勁。

這種否定的技巧,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可以常用,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說話技巧:跟人交談,不要總說“是”,跟應聲蟲一樣!

巧嘴小課堂

我們不能一直說“是”,不等同於我們總要在人際關係中和交往對象唱反調。適當地否定,只是引起對方關注,或者引導話題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