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不設定」的人生也可以是「一齣好戲」

“浮躁帶來的是惶恐和更多的迷茫。”這是黃渤回母校北電做經歷分享時說的。

正值畢業季,畢業生們大多相似,稚嫩、迷茫又彷徨。

雖然在學校裡面學習了四年系統知識,可畢了業以後,發現標準和規則突然都有些不一樣了,學校里老師教你的理論,自己折過頭質問自己,為什麼用不上了?其實不是用不上了,是你並沒有把它順利地轉變過來。

在畢業後的再四年裡,仍舊是我們的學習期,這段時間更需要的是沉澱和再學習。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知所措,其實前提只有一個,就是你真的喜歡自己選擇&從事的職業嗎?你真喜歡這個職業,它就能支撐你度過這些彷徨,度過這些手足無措的日子。大家上學的時候,身邊應該會有一些男同學,追女生是特別用心思的,往女生宿舍樓下彈吉他,被蚊子咬得一身包也毫無怨言。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喜歡啊。

無論你是什麼專業,工作就是這樣,喜歡它,才能享受它在最終完成的時候,給你帶來的滿足感和興奮感,這種感覺沒法描述,只能說是個最美好的東西。如果你不喜歡它,生活會讓你覺得是地獄,很難支撐長時間的等待、迷茫和困惑。

要說演戲是天分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黃渤有沒有作為一個好演員的天分呢?琢磨一下,憑他的長相,跟電影電視基本是無緣,人家看了他的照片之後,根本就不給他試鏡的機會;他嘗試去試鏡工作人員還以為他是別人的經紀人。

可要說黃渤沒有天分,甯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黃渤作為一個“性價比”高的演員,出演了一個小人物,也正是這部電影,讓全國觀眾記住了他的名字和這張不帥的臉,從一眾配角中跳脫出來,演活了“黑皮”;三年後的《瘋狂的賽車》黃渤熬成了主角;同年的《鬥牛》又逢伯樂管虎,黃渤貢獻了演員生涯最令自己崩潰也最賣力也最被觀眾認可的表演。作為演員,黃渤完美演繹了自己的“三級跳”,用一尊金馬獎證明了自己的天賦與努力。

任何行業接觸越久、便會覺得自身缺乏的越多,更別說是演員,緊憑一點點小聰明撐不了太久,需要隨時充電。黃渤作為演藝圈厚積薄發的代表,對於“出名要趁早”的看法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出名是觀眾對於一個演員的專業能力的認可,是一個演員需要的,可時間上趁早還是趁晚,得因人而異。”現在新生代演員快速爆紅,黃渤也提出自己對他們的憂慮,他們不上學的時候,生活幾乎被工作佔滿,當然也感受到出名帶來的喜悅,但過早地把自己隔絕起來,會損失很多年輕時候本該享有的自由與安寧,這並不單純是件好事,要思考並知道其實自己想要什麼,社會也是學校,生活帶來的磨礪,是演員後續創作的來源和動力,不是要你“見過”和“觀察過”生活,重要的是真正參與過生活。

“自己的人生沒有設定,如果有,那就是不妥協。”從配音專業的學生,到喜劇演員,再到一個全類型的演員,再到現在的導演,黃渤一直都是那個在低調中暗自努力,厚積“渤”發的人,用他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選擇詮釋自己電影的精神:“人生處處皆是一出好戲”。

他靠著自己的實力征服了觀眾,甚至治好了許多人的“顏控癌”,他的粉絲說:他長得真難看,但我們就是喜歡。就這樣,黃渤的才華和幽默,還成了國民“壞”叔叔,老少通吃,粉絲無數,還成了“女神收割機”,林志玲、舒淇和徐靜蕾都是他的迷妹。

看到黃渤回母校,徐燕老師評價學生的一段有愛視頻,我很感動,老師說:“黃渤勤奮,情商高,但最突出的品質是善良,他有大善良。人善良,眼睛看東西的色彩就不一樣,就能看到很多別人注意不到的東西。人善良,就能夠為別人著想,能夠換位思考。”

老師還幫學生解釋社會給渤哥的花名——“壞”叔叔,說肯定是加引號的壞,黃渤身上的幽默感,是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確實啊,渤哥每一次幽默的背後,其實都不是什麼語言上的天分和聰明,而是做人的善意和謙遜。他被稱為國民“壞”叔叔,卻總是默默的照顧每一個遇到的人,尊敬前輩,關愛後輩,重友情,講義氣。

他看上去很壞,卻很暖。他不是你18歲時會愛好的人,卻是你會愛好一輩子的人:高級的詼諧,認真的帥氣——時光荏苒,真正可以碾壓雅觀皮囊的,唯有有趣的靈魂。

願我們都能對所愛事物都能堅持下來,總有一天會破繭成蝶,成就自己人生的『一出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