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圖分享|私募股權資本逼近5萬億,呼籲建有利長期投資稅制

椒圖分享|私募股權資本逼近5萬億,呼籲建有利長期投資稅制

6月9日,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會長洪磊在第20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透露,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私募基金投資於一級市場、新三板及再融資未流通項目合計資本金規模已達4.72萬億元,較2017年底增加6100億元。該增加額已超過了2018年同期的場內募資規模。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有關股權類私募基金的紅利也在悄然增加,無論是正在研究的股權類私募管理人信用指標體系建設;還是為創投基金適用於《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下稱《特別規定》)的措施,都是當下股權類私募受到政策進一步支持的縮影。

在私募股權基金漸成規模的當下,有關私募行業的監管和政策紅利呼籲也在逐漸升溫。洪磊表示,《基金法》應是包括私募行業在內的資管行業的根本大法,當下應當創造有利環境,推動私募基金更好服務創新發展;一方面為私募基金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另一方面則要依法制定行政規則和稅收規則,做出有利於風險投資和長期資本形成的制度安排。

椒圖分享|私募股權資本逼近5萬億,呼籲建有利長期投資稅制

增量趕超場內

據發現,2018年第一季度內,股權類私募投出的資本金增加額就趕超了場內規模。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滬深兩交易所合計募資規模為3654.72億元,僅為上述投資增加額的59.91%。

私募基金目前已經成為孵化新經濟和支持雙創的重要載體,並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從私募股權投資的結構分佈來看,其的確具有支持創新創業的“新經濟”特質。據洪磊透露,在私募股權類投資的結構中,“投早”“投小”趨勢顯著。在投項目中,投向中小企業項目合計4.54萬個,在投本金1.66萬億元,佔比達35.17%。

“從行業分佈看,互聯網等計算機運用、機械製造等工業資本品、醫藥生物、醫療器械與服務、傳媒等產業升級及新經濟代表領域成為佈局重點,在投項目企業數量合計4.15萬個,在投本金合計2.03萬億元。”洪磊指出。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技術創新及其應用為投資目的,為新技術找到產業化擴張路徑,能夠持續推動企業成長和產業升級,是風險定價和風險分擔機制最充分、創新資本形成能力最強的資源運用機制。

椒圖分享|私募股權資本逼近5萬億,呼籲建有利長期投資稅制

呼籲稅制健全

私募股權基金站在逼近5萬億關口的當下,其制度紅利以及業內對相關制度建設的呼籲也在升溫。

例如針對證監會給予創投基金減持行為差異化政策支持的《特別規定》,中基協日前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開放了申請適用的相關模塊,併發布《創業投資基金申請適用操作指南》,以新老劃斷的方式明確了創投基金的適用標準和計算口徑。另獲悉,有關股權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行業信用信息指標體系也處於醞釀狀態。

在洪磊看來,業內應當給予私募機構更加公平的待遇。“私募機構按照《基金法》要求,在行業協會登記備案,接受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持續監管,依法合規開展集合資金、組合投資活動,行使從資金到資產的金融轉換功能,事實上具備了‘持牌’特徵,應當在《基金法》下得到公平待遇。”

同時,洪磊也建議完善私募基金稅收規則;此前,《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文件已將資管產品納入徵稅範圍。指出,“基於基金財產的納稅義務,其義務主體只能是份額持有人,基金管理人只是代扣代繳主體。基金財產雖然由基金管理人運營,但並非管理人資產,將管理人作為基金產品納稅義務人,對基金財產徵收增值稅,違背了《基金法》規定的稅收法則。”

“以基金行業為例,我們既缺少鼓勵長期投資的稅優安排,也缺少鼓勵技術創新、鼓勵為技術創新提供資本形成的稅收設計。”洪磊呼籲,應當在稅收政策上進一步作出有利於長期資本形成的制度安排。“我們期待稅收政策能夠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創新型發展的歷史大局中再進一步,更加重視稅收的第三重內涵,全方位推動技術創新,契合投資基金活動特徵,作出有利於風險投資、有利於長期資本形成的制度化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