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擁抱內心小孩兒,一個練習,幫你擺脫抑鬱圍困「育兒」

圖片來自花瓣APP

幾乎所有我認識的病友都表達過這樣的感受: 內心的孤獨,無法與人真正靠近,是自卑又不止是自卑,即使站在人群裡也覺得孤單。

從抑鬱情緒開始萌芽,社交就變成了一個刑罰,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不被理解也無法理解別人,似乎在內心深處與人有著天然的隔閡,壁壘堅硬卻無影無形,當開始意識到它的時候,人已經生活在穹頂之下孤立無援,以至於在任何的聚會里都顯得格格不入,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那你有沒有想過,它是何時開始形成的?

我曾經將它歸結為生活的乏味,覺得是壓力讓我變得越來越萎靡疲倦,除了必須維繫生計的職場需要面對,不想再帶著假面應付生活裡的不必要交際。或者因為人情淡漠,覺得除了一兩個知己,人與人的交往不過是互為鏡像,無非攀比炫耀散發銅臭。我曾經以為那是自命清高不與為塵,不知不覺的就漸漸失去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我的諮詢師說,你要試著去探索自己的來路,學著與過去的自己連結,現在的每一個“果”都是從前結下的“因”,只有找到它,才能化解它。。。

「原創」擁抱內心小孩兒,一個練習,幫你擺脫抑鬱圍困「育兒」

於是我努力的去嘗試,回憶,童年在我的眼前閃回,我是我家這一代最先出生的孩子,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可我從小體弱多病,心肌發育不全,醫生說每一次感冒都可能丟掉小命,於是家人給了我最周全的保護和最多的愛,上學後完全免體,老師很負責,總是特別照顧我,我也懂事乖巧,雖然身體不好,卻能寫會畫,品學兼優,家人愛我,老師看重我,我的童年充滿愛和關注,怎麼會出問題?怎麼會抑鬱

老師說: 不夠,不要看狀態,不要看錶象,去體會你自己的內心,去感應你的恐懼,悲傷,失落,讓心說你想說卻從不敢說的話。。。

我閉上眼,靜靜的,好像睡著了

「原創」擁抱內心小孩兒,一個練習,幫你擺脫抑鬱圍困「育兒」

“別出去!”是奶奶,她從不讓我單獨出門玩,怕我跑,怕我摔倒,怕別的小朋友感冒傳染我,我沒有上過幼兒園,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都是遠遠的看著她們打鬧。。。

“別碰她”是班主任景老師,她很關照我,可能是媽媽把我的情況給她說了,她怕我和同學課間打鬧,怕別人欺負我,下課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像是懲罰淘氣的學生,我總是把頭低的很低。。。

“你出來”是體育老師,我小學完全免體,課間操都免,上體育課時,別的同學在運動,老師給我一個桶,叫我撿操場上的石子,同學嘲笑我,我討厭她們

我趁課間操時往給我起外號的同學本子上畫小王八,拔體育老師氣門芯兒,用椅子砸說我是病秧子的男生。。。

我也不是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作文好,畫畫好,我負責文藝活動,只有過節的時候我才能大展手腳,出板報,排節目,和大家打成一團,還有,我不怕打針,因為我每週都打針吃藥抽血。。。可是我覺得我還是不喜歡他們,他們也不喜歡我!

原來就是從小時候開始的,我的身體,我的病,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你和別人不一樣!!他們能做的你不行,他們永遠在一起,而你,只能遠遠的看著!

我哭到昏過去,又哭醒了,很難過很難過的大哭了一場,我想和奶奶媽媽老師說,你們過度的保護我其實就是在孤立我,你們知道一個被所有孩子孤立的小孩兒有多怕,多孤單,多自卑,在別的孩子面前,我是那樣自行慚穢,僅僅因為他們擁有健康,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想到了死!只是我不說,因為家人已經因為我的病操碎了心,花了好多錢,除了讓我活著長大,他們已經無暇顧及我的感受,於是我每天都假裝很開心,因為這樣大人也會開心!。。

那一晚,我和媽媽說了這一切,媽媽抱著三十多歲的我說了好多對不起,說她第一次做母親,看到我有病心力交瘁,說她忽視了我,我們互相安慰,說了好多話,我在媽媽懷裡睡去,心裡好安穩,好像從來沒有那樣輕鬆過,親近過。。。

「原創」擁抱內心小孩兒,一個練習,幫你擺脫抑鬱圍困「育兒」

誰說童年沒有悲傷?誰說在愛和關注里長大的孩子無憂無慮,不會自卑?童年時心底的傷痛,深深的自卑,暗暗影響著我的整個人生,如果不去尋找,我永遠不會知道那個小小的我多麼可憐,無助,孤立無援,我在半夢半醒裡擁抱了那個小小的自己,幫她擦乾眼淚,我告訴她,都過去了,媽媽知道了你的痛,她請你原諒她,也請你放過我,因為我最終還是找到了你,讓我們和解吧。。。睡醒了,好輕鬆!

以上是我在治療抑鬱過程中,帶有非凡意義的一次心理輔導,叫做擁抱內心小孩兒。我想,每個抑鬱的人心底都住著個受傷的小孩兒,也許是一個,也許是幾個,你最怕什麼,什麼最令你難過,試試找個沒人打擾的時間,躺下來,想象你進入了時間,慢慢回到過去,每一個令你情緒受挫的人物,時間,事件,從時間的夾縫裡找到那個被你丟棄的小孩兒,撫慰它的傷痛,平息它的憤怒,好好的擁抱它!如果,我今天說的能啟發你找到自己的情緒結石,包裹它,融化它,相信你就能稍稍得到解脫。。。

這是第三篇有關我抵抗抑鬱的文章,後期會從更多的角度剖析自己,談談療愈過程,如果覺得有用,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