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

從東北瀋陽到首都北京,從貴州遵義到新疆馬蘭,從陝西寶雞到江西瑞金……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韓豐鳳、劉玉瑩、蔡瀟雨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她們用擁軍愛軍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部隊在哪,家就在哪;你在哪,心就在哪”的誓言—

三代好軍嫂情繫強軍夢

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

聽到部隊移防的消息,剛剛下班的某防空旅七連指導員楊興旺的妻子蔡瀟雨心裡“咯噔”一下,“自己的命運竟和母親、外婆如此相似,同樣嫁給軍人,同樣遇上改革,同樣面臨搬家。”

回家的路不知是怎麼走的,蔡瀟雨腦子裡滿是“問號”。女兒未滿週歲,該如何照顧?駐地買的房子剛裝修完畢,入不入住?報考教師資格證的計劃,要不要繼續?

她獨自一人坐下來,盯著天花板,思緒萬千。恍惚間,外婆和母親的故事湧上心頭:上世紀60年代,國家作出支援三線建設的決策,在東北瀋陽某軍工廠工作的外公積極響應號召,交流到貴州遵義的大山深處。在那個只靠書信聯繫的年代,外公和外婆幾個月才能知道彼此“過時”的消息。其實,外公希望外婆隨軍,但擔心城市長大的嬌嬌女適應不了大山深處的清苦。外婆嘴上說拒絕隨軍,但每封信裡卻都是滿滿的相思和關心。

一次外婆的單位調查員工家庭狀況,得知外公遠赴山區支援國家建設,單位同事對外婆格外照顧,有送家鄉特產的,有幫助買菜的,還有幫忙照看孩子的……大夥都說,要讓外公在外地安心工作。

“是啊,軍人都到大山深處去奉獻了,做妻子的又怎能只圖自己安逸留在城市,讓他牽掛。”看著大夥的熱心幫助,外婆心裡滿是愧疚。幾天後,她便帶著剛滿月的女兒,辭掉輕鬆的會計工作,選擇了隨軍。

火車、汽車、牛車……外婆走進大山深處。在那裡,原本柔弱的外婆學會了用扁擔挑水、學會了用風箱做飯……在外婆的無私支持下,外公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外公逢人就說,“家裡有個賢內助,輕鬆自在無憂愁!”

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

部隊長大的母親,從小對軍人有天然的好感。1987年,母親劉玉瑩遇到了當飛行員的父親,很快也成了軍嫂,在駐陝西咸陽空軍某部安了家。然而,結婚第3年,突然一紙命令,部隊轉場新疆馬蘭。

軍令如山,父親打起揹包,轉身就走。看著1歲多病的蔡瀟雨,和年邁的爺爺奶奶,母親寬慰自己:“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軍嫂也是半個兵,就該比普通女子更堅強。”

於是,蔡瀟雨被送進了幼兒園,因為年齡太小,三天兩頭生病,為了不影響父親工作,母親帶著蔡瀟雨離開寶雞,回河南鄉下,投奔爺爺、奶奶。

3年後,母親再次帶著蔡瀟雨奔赴新疆,在馬蘭安了家……

從嫁給軍人那天起,軍嫂的命運就註定和軍人緊緊拴在一起,一起漂泊。從外婆韓豐鳳到母親劉玉瑩再到自己,蔡瀟雨細數這些年搬過的家,陝西寶雞、新疆馬蘭、河南商丘……慢慢地,她覺著這漂泊的日子裡包含著軍人的擔當,軍嫂就應該支持丈夫。

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

晚上,楊興旺回到家屬樓,張了幾次嘴話都沒能說出口,他甚至開始採取“迂迴”戰略,繞著彎子鼓勵蔡瀟雨要堅強、要獨立,要支持軍隊改革。

看著楊興旺“想說又不忍說,想勸又不直勸”的為難表情,蔡瀟雨心裡“暖暖的”,當即捅破了那層窗戶紙:“不就是要換個地方嘛,沒事,我時刻有思想準備!”

前不久,蔡瀟雨得知旅家屬委員會要在旅電視臺製作一期“情繫改革好軍嫂”電視訪談節目,為了打消軍人的思想顧慮,鼓勵軍嫂們支持丈夫,擁護改革,蔡瀟雨主動聯繫電視臺,報名參加了訪談。

65 年來,祖孫三代軍嫂的家,先後坐落於8 個省份11 座城市

“沒有過不去的坎,支持改革不僅是軍人的責任,更是我們軍嫂的光榮。”30分鐘的訪談,蔡瀟雨以外婆和母親支持改革、擁護改革的故事,贏得了臺下陣陣掌聲。蔡瀟雨握著楊興旺的手,“不管改革怎麼改,不管駐地在哪,我都會像母親和外婆一樣支持和鼓勵我的老公。我想說,這一生,部隊在哪裡,我們的家就在哪裡;這一生,他在哪裡,我的心就在哪裡!”

訪談過後,楊興旺忽然輕鬆了許多。這些年,楊興旺先後兩次被評選為“神箭標兵”,兩次榮立三等功,所帶連隊連續3年被上級評為“標兵連隊”。如今,有了妻子深明大義的擔當和無怨無悔的支持,楊興旺可以心無羈絆、全力以赴奔向新的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