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在目前顯卡和內存價格齊飛的今天,如何在儘可能控制預算的前提下買到性能更好電腦確實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既然內存和顯卡的高價已成定局,那麼裝機時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在其他配件的選擇上儘可能降低費用。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作為一個稍稍懂點電腦的小白,近日被壕友幫忙要裝一臺高性價比的遊戲電腦,配件要儘可能要用一線,至少能在高特效遊戲環境下戰一到兩年,預算最好保持在1W左右或以內,為此我幫他剁手了以上配件,美中不足的是買到的機箱有劃痕,目前退換中。經過一番對比,發現AMD平臺二代銳龍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銳龍2代Ryzen7 2700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有8核16線程的規格,基礎頻率3.2GHz,看著有點低,但睿頻可飈到4.1GHz,從規格上看確實是比同價位的intel更划算,工藝方面AMD也比intel更先進,Intel現在還用著14nm,但銳龍二代已經用上12nm了,而且還是釺焊散熱,開放超頻。可以說AMD現在的產品與Intel比,同價位性能更好,同性能價格更低,還有什麼理由不選AMD?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選擇AMD平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搭配高端的芯片組主板才能超頻,主流芯片組一樣支持超頻,這樣能省下不少裝機預算呢,但在最新的AMD 4系列主板中,貌似只有X470一款可選,這就有點尷尬了,在無奈之下入手了華碩PRIME B350 PLUS。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下單後的有天路過一個還未變鹹魚電腦城,驚喜的發現B450主板上市了,然而當時在京東上發現仍未發售,馬上就在手機上取消了B350的訂單(產品已經出庫這樣做會黑號嗎?怕怕),在久違實體店裡剁手了微星B450 TOMAHAWK。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主板特性,支持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支持win10、還是用著PCI-E3.0顯卡接口,估計等到PCI-E4.0普及的時候又要換平臺了吧?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支持RGB燈效,16.8萬色彩表現,支持10種LED燈效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配件也不算太豐富,SATA線、I/O擋板、信仰貼紙、說明書、保修卡。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ATX大板,看著就比matx的霸氣不少,高顏值的散熱片顯然是一大亮點!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CPU供電散熱模塊有點色差,難道是特意設計的?6相CPU供電應該也夠用了。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這南橋散熱片有點二次元的氣息。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發現兩根顯卡插槽有不同的配置,一個有金屬裝甲,另一個的兩端則有加固條,雖然買B450玩雙卡的估計也沒幾個,但它還是支持AMD的CF雙卡交火技術的。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主板帶2個12V 4Pin RGB設備接口,想要玩光汙染也沒問題,不過這裡要吐槽下內存槽邊歪了的電感........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M.2接口,支持NVMe協議的固態硬盤,更大的亮點在於它還支持AMD StoreMI技術,可通過固態硬盤、內存與機械硬盤通過軟件結合成一個整體進行加速,從而大大提升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後置接口方面,在AMD新一代芯片組中終於見到了USB3.1 Gen2 Type-A和USB3.1 Gen2 Type-C接口的身影,完全跟上主流了。視頻輸出接口方面,只有HDMI 1.4和DVI,沒有DP視頻輸出接口這個略有不足,個人感覺DP比DVI接口更實用。旁邊的小按鈕帶FLASH標識,在指定USB接口插入帶BIOS文件的U盤,實現一鍵刷新BIOS功能,這點對小白來說比較友好,輕鬆實現刷BIOS的操作。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既然是以遊戲為主的電腦,顯卡可不能馬虎,光顯卡這一部分我都選了半天,畢竟非公版的GTX1080多如牛毛,最後選的是索泰的GTX1080 PGF玩家力量至尊。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老實說,從網上看到的圖片感覺很是巨大,而且到手的包裝也很沉,實際這卡在身材方面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甚至給我一種苗條的感覺。畢竟現在很多非公版顯卡都把散熱做得太誇張,機箱小一點都幾乎塞不進。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老實說顯卡正面的碳纖紋理幾乎能以假亂真,不像某些產品一看就是貼紙,在顯卡背面的背板是金屬+透明材質,可透光。當然如果你不喜歡光汙染,顯卡也配備了替換的純金屬背板。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顯卡背面帶Power Boost速能引擎,看了拆解發現它實際上就是一個高容量鉭電容,為GPU提供更純淨的電流。而Z-ELVES智.靈模塊(林志玲:???),查閱資料發現是OC+超頻模塊,起著對顯卡的風扇轉速控制、燈效管理以及GPU電壓監控的作用。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內存條方面,可選擇的範圍有不少,除了某個世界第一品牌帶頭高價外,不少臺系老牌內存廠商性價比更高(畢竟金士頓內存都是臺產)。我剁手的是宇瞻黑豹玩家 RGB燈條DDR4 3200MHz 8G*2,支持XMP2.0,時序16-18-18-38,還算中規中舉,美中不足的是隻支持華碩的AURA光效調節,不過用在別的主板上它也會自動變換燈效。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主要配件安裝完成了,別吐槽散熱器,在朋友伴一天還未選到更合適的機之時,買更好的散熱器也有與機箱衝突的風險,暫時還是先用著原裝吧。不玩遊戲或顯卡溫度較低時整體燈效為藍色,風扇也帶有低載停轉功能,蠻安靜的!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再一次體現出AMD的厚道,主流平臺同樣能享受到高頻內存的福利,這主板最高支持DDR4 3466MHz頻率的內存。設置方法也很簡單,進入BIOS選擇相應的A-XMP內存設置,保存即可,方便快捷穩定。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開個CPU-Z驗明正身,內存妥妥的運行在雙通道DDR4 3200MHz頻率。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CPU-Z跑分,多核性能與一代銳龍1700X相當,但單核性能提升12%。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CR15跑分,看分數可能比較無聊,但我想說的是跑測試的完成速度比我的i7 7700K要快得多。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理論測試、遊戲測試來一發,自己用著1080P顯示器,沒有4K顯示器進行測試,抱歉了。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最高特效下的孤島驚魂5最高幀率有著130+,最低也超過了60幀,平均幀率接近破百!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最終幻想15測試,最高特效有著8000+的高分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DX12極致畫質設置下的古墓麗影崛起幀率有著130+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湯姆克朗西:全境封鎖遊戲測試,幀率輕鬆破百,最高特效哦。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預算要花在刀刃上 記一次高質不高價的裝機之旅

GTA5極致畫質未能破100+,看來顯卡殺手名不虛傳!

總結:

總的來說,這次裝機外觀方面是否能贏得朋友的滿意目前還是未知數,畢竟還有機箱外設等裝備尚未到齊,但就遊戲性能上來看,是絕對能滿足未來一到兩年的高特效全開的遊戲需求。這裡不得不感謝自己的拖延症,假若不是拖延了一週的時間可能就已經入手B350,那就真的是49年入guo jun了。老實說對於高端玩家來說其實X470芯片組是更好的選擇,無奈內存和顯卡價格居高難下,更高性價比的主板才是正確之選。如果說目前這套配置有什麼嘈點的話,除了沒有前置Type-C接口、原裝散熱比較煞風景外,其他感覺還好。另外對於B450的超頻能力我也很好奇,等朋友機箱到了後買了好散熱再試吧,各位小夥伴看完覺得不錯不妨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