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梁家河》|今天,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为深入推进《梁家河》学习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钻研梁家河的“大学问”,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留在梁家河的宝贵财富不断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获得教益,从《梁家河》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的奋斗谱写新时代碑林区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

近期,按照碑林区委的部署要求,区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梁家河》诵读活动,将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部分诵读内容录制诵读音频。从6月7日起,在微信公众号“碑林发布”和“魅力碑林”连续推送。

诵读《梁家河》|今天,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梁家河》|今天,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今天

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

为大家诵读

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诵读来自碑林发布

团结观

梁玉明再见到习近平是五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习近平回来的时候,脸上沾着煤土,黑黢黢的。

“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

“不再有回北京一说了。”习近平斩断了归途。

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

实际上,习近平被从北京送到了太行山区,他是听了姨父魏震五(又名魏健)和姨母齐云的劝说后才回到梁家河的。魏震五当年是东北大学学生,他给习近平讲述了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他们那些热血青年怎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怎么到太行山坚持战斗。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写道:“他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

听了姨父姨母的话,习近平对自己在梁家河的生活做了反思:“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

习近平说的“团结”缘于父亲习仲勋的教诲。习仲勋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曾长期从事群众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习仲勋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是就在沿途张贴的布告里看到习仲勋名字的。

陕北后来成了中共中央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这块土地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们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策略、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由此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习近平也找到了一个法宝——他的“团结观”

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

习近平相信,黄土地养育了他的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他。

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习近平开始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正是这个“团结观”,使他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

诵读《梁家河》|今天,西安市第三中学周润泽为大家诵读纪实文学《梁家河》节选

周润泽 共青团团员,就读于西安市第三中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