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月初,在某次與李冰(WOW-TREND 創意總監)的會談中,我們針對於「設計師生存」

話題,對他進行了2個多小時的輪番轟炸提問。

而不湊巧的是那天趕上他感冒未愈,嗓音還嘶啞著,可他始終重複著「清嗓子-回答-清嗓子-回答」的動作,從未要求過暫停談論,休息片刻。

我說,“要不今天就到這裡,看你嗓子怪難受的。”李冰擺了擺手,掐著喉嚨吮吸了幾口手中的口服液,勉強著又開口了,“主要還是看你們想要從我這瞭解些什麼,說到底,設計師成不成全得了自己,還是靠「認知」二字,但這簡單的兩個字,涉及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了。

今天的推送,沒有長圖,也沒有視頻,只有滿屏的文字。希望在放眼服裝、影視、新媒體等行業的同時,我們既能找到「同病相憐」的慰藉,也能重新拾獲因浮躁麻木而淡忘了的思考與認知。

1

創造,從來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還記得,上個月我們推出了一篇設計師=加班+改稿+撕逼?的長圖,引發了眾多服裝設計師的感慨與吐槽,100多條留言湊起來都可以出一本《服裝設計師的生存進階指南》。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在滿屏的留言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自訴時,並不會把自己稱為「服裝設計師」,而是叫自己作「商業設計師」。正如@SigDesi王子涵總結的一樣:“作為國內的商業設計師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知識面廣,瞭解人事,經得起敷衍,幹得出來爆款………”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需要在藝術與市場之間找平衡點的設計,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你面對的不只是設計能否被大眾所認可與接受,更是在千軍萬馬的利益誘惑下,你是否能永葆設計初衷。

說句實話,作為一個至今都仍默默無聞的草根設計師來說,或許我們拼盡全力奮鬥了一生,都成為不了 Raf Simons 或三本耀司那樣的大人物。而對於我們來說,聽命於市場與銷量的裁決,這不是宿命,而是無法超越客觀條件。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是實現。我相信,這句話,放置當今國內任何需要創造的行業都適用。電影、音樂、文學或設計,都亦然。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青年作家胡遷(胡波)自縊身亡這個消息,一個能寫出“他們從黑暗中生還”的青年導演,卻一頭扎進了黑暗,用一根繩子結束自己的生命。

胡波生於1988年,去年死的時候不滿三十。他一生貧窮顛簸,只給這世界留下了兩本小說,一部電影長片和一部電影短片。在胡波自殺的4個月後,其作品《大象席地而坐》獲得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胡波剛去世時,網上說他「厭惡這個世界」的文章很多,但朋友的眼中,他只是「因愛生恨」。他對於電影的純粹與執拗,讓他無法把個人的藝術創作妥協於商業市場的支配。胡波導演系的同班同學邵青就說,“他真的很純粹,不屑世俗的部分,但有時這會給你一種感覺,他的思路里只有他自己,和其他人、這個世界沒關係。”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作為一個局外人,我沒有權利,也不應該將胡波自縊這場悲劇的責任,放置在任何一個電影人上,劉璇不能,王小帥也不能。但我們能看清的事實是,胡波在藝術與商業之間的鬥爭,是一場無足輕重的個人主義,站在洪荒如泥石流的世俗下,註定會失敗的以卵擊石的據理力爭。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可難道,出淤泥而不染的創造,真就這麼難嗎?

2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我想,創造大概是這世上最變化多端最天馬行空也最循規蹈矩的存在吧。

一開始只想做出好看的東西,接著就想要做大家都覺得好看的東西,然後就只做大家說好看的東西。於是我們都忘了,一開始我們只是想做好看的東西。

雖然,做衣服並不如拍電影那麼複雜那麼不可控。但是每一個服裝人,也都知道這個市場不過也是盲目追逐爆款,抄款現象骯髒混亂不堪。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左:GUCCI 右:FOREVER 21)

這個社會的節奏太快了,你追我趕的惡性競爭狀態使得大家無法靜心下來去做東西,消費群體一天一個心情一時換一種喜好,老闆一心只想著如何擴大市場佔有率,設計師無奈只能追著當下主流市場麻木地照搬照抄。

當我看到服裝設計師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左右拉扯時,我最佩服的不是他們的才華,是心理素質。就像@五哥在推文中留言的一樣,“成就感可以在一秒鐘之內被撕碎,嚴重到毀滅,因為我們的職業就叫做服裝設計師,還是商業性的那種。”但是,難道一味著抓住消費的喜好,就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做大做強的最佳捷徑嗎?

其實,大眾的認知與市場的發展,一直都是個雞生蛋,蛋孵雞的問題。設計師埋怨市場的骯髒混亂,市場吐槽大眾的眼光不過如此,我們很難用淺短的目光去分清認知與市場,究竟是誰在成全著誰。

MADE IN CHINA BUT FOR THE WORLD

2004年,陳冠希創辦了自己的潮牌CLOT,自己參與設計、用料、製作等多個環節。會迷茫會彷徨,但是在陳冠希眼中,認準了一個方向,外部環境並不能對動搖他的熱情與初衷。

很多人也跟陳冠希說過,“冠希你改變不了這個現狀。”但是,他卻對質疑的人們說,“是啊,但我還是要試試。”2017年,他在紐約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也就「中國製造」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就算我沒有成功,但如果我做的事啟發了面前這個人,後繼有人了,我就已經完成任務了。 這些改變不一定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實現。”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不要一味的追求主流市場上所有一切商業性的東西,把我們自己心裡想要做的做到極致,或許不是現在,但那個價值總有一天會發光發亮。

3

縱觀泥石流,唯活在當下。

從一開始不被所有人看好,到如今 CLOT 已走過15個年頭,9間潮店分佈在香港、臺北、上海、北京、成都、長沙、洛杉磯、巴黎,陳冠希還把原本只是一個潮牌,發展成了一家集團公司。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在2019春夏巴黎時裝週,為了紀念品牌 CLOT 創辦15週年,主理人陳冠希便特意把香港的女人街帶到了充滿浪漫氣息的巴黎,特色的檔口和香港風味的小食,更有富香港特色的街頭招牌,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文化,未來更富多樣性的「中國製造」。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而除了CLOT,今年還有另一股「國潮」熱浪洶湧著國人們的愛國之心——「中國李寧」。

2012年,李寧迎來了1990年創立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金額達到19.79億。短短几年間,公司持續虧損,開始大量裁員、關店,累計虧損金額達30億。2015年,早已年過半百的李寧,玩起了社交網絡,把目光聚焦在「千禧一代」身上。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2018年2月的紐約時裝週,李寧便運用了經典的「中國色」——紅色、黃色主撐全場,真正將復古、不忘初心、致敬經典等理念融合到了一起。而在剛過去的巴黎時裝週,李寧則以未來視角重新演繹90年代復古經典運動潮流,再次向世界傳遞中國製造的強勢聲音。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當我們簇擁歡呼中國李寧在國際的舞臺揚眉吐氣了一番,讓世界再次對「中國製造」刮目相看時,我們卻不能忽略了那個早已年過半百的老頭子李寧,是如何千方百計擠進千禧一代的潮流之中,妙手回春地將早已虧損累計30億的公司,重新搬回正軌。

不得不說,在CLOT和中國李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堅持與變革所帶來的成就。立足當下市場,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地刷新自我的認知,才是一個品牌永葆活力的核心。愚蠢的人之所以愚蠢,是因為他們固執己見地把守舊當做經典。聰明的人之所以聰明,是因為他們擅於在荒地中挖掘新的潤土。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你可以傲嬌地不去做與市場同流合汙的商業爆款設計,但你一定要了解你所面對的消費群體。你唯有活在當下,在這看似正如,我發現漫步山野頭,夾縫中求生的小花,枯枝敗葉上發芽的綠葉,它們更能吸引我駐足停留。

4

熱情與金錢,得在心裡排個序

每當我看到業務夥伴組的同事趴在地上,一點一點地為新趨勢書做工藝,一本書一本書地手工粘貼面料時,我總想起若澤·薩拉馬戈說過一句話:“電子郵件永遠不會粘上淚水。”互聯網的時代,讓我們所有的資訊都能在一個或大或小的屏幕前方便而快捷地獲取。

WOW TREND 主打的也是網站產品或許趨勢紙質書籍,看起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買賣,但是,我們也依舊堅持著那些我們認為對的事情,守住那些仍有溫度的東西。因為,隔著屏幕我們永遠無法直接地去感知事物。唯有觸及到溫度的東西,才能激起我們真正的熱愛,而也唯有溫度的東西,才永不過時。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也正如李冰在與我們談話的最後,所說“總而言之,你只要問自己一句,你想要的究竟是錢,還是什麼,一切答案就自然揭曉。”

你可以選擇優雅地坐在電腦前,搬來別人家的爆款加以修修改改,然後把時間都花在排隊喝喜茶鹿角巷,享受舒適生活上。你也可以選擇衝著咖啡粉泡著大壺茶,扎堆在自己的設計理念與製衣成品之中,沒日沒夜地往前衝。切記,你永遠都要清楚自己最想要什麼。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現在有的科技領域是很火的,但如果你想要大賺一筆,那麼十次有九次你都會失敗,因為你只是為了錢。”陳冠希在演講中,也把支撐著他走過15年品牌路最核心的重點——熱愛,傳遞給在場的青年人。“金錢是次要的,熱情才是第一。因為就像我所說的,如果你對某件事有深刻的熱情,不管它有多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只是為了賺點美元鈔票,你在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輕易賺到。”

說到底,每一種熱點潮流,都有其特定的時間期限。如果一味地把你擁有的雞蛋全部放在熱點與爆款的籃子裡,為追求市場佔有率與追逐10萬+而放空了自立根生的雙手,那麼終有一天,你將會滿盤皆輸。

5

不要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裡,

比例很重要。

在這個碎片化時代,資訊隨手可得,信息飄散零碎。幾年前公眾號剛面世,新媒體開始紅紅火火的時候,大家就說現在很難靜下心來一本書一本書看了,一篇幾分鐘碎片時間就能看完的文章剛剛好能滿足大家閱讀的需求。如今,大家又說,“一篇需要靜下心來看的幾千字文章又長又枯燥,倒不如上抖音刷刷,一個視頻才十幾秒,還有趣又不費腦子。”

Ba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Pablo Picasso

我不是服裝設計師也不是電影人,但我們都是同行者,新媒體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更是這波泥石流下的始作俑者,抄襲洗稿屢見不鮮,可以說是每個入門者的必備技能。

就像我喜歡的一位時尚博主@PiPiJuiCe 所說,“希望更多人用偉大定義偉大,而不是用猥瑣武裝猥瑣,畢竟洗稿只會越洗越髒,並不能洗盡鉛華。”「洗稿」一詞,其實就是和「抄款」同個意思,說到底就是不同行業都在做著同樣的抄襲。講真,渺小不出眾的我,也曾為了生存幹過洗稿的髒事。我敢直接說出口,是因為我知道,自己不盡是全寫著洗稿的文章,對於原創我也一直保持著極致的自我要求。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不要把雞蛋都放一個籃子裡,比例很重要。”李冰也一直強調這個問題。“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你不能把100%的精力全部付諸於公司。多少佔比是用來維繫生存與沉澱基礎,多少佔比是保持自我與提升專業,這些每一個職場人的心裡都要打算好。

現實生存的根本要你順應浮躁的社會規則,但卻沒有完全剝奪你保持自我的權利,如何把握現實與自我之間的平衡點,市場與藝術的平衡點,這是需要你事事俱微,事事留心去學會的技能。

希望有一天,你不會再用你的巧言令色與譁眾取寵去粉飾你的底氣,而是用你的能力去撐起你所有的底氣。證明自己,告訴大眾,告訴老闆,不抄襲,你也能做出大眾喜愛的東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