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籌建中國馬拉松文化博物館 預計明年元月6日開館

據安徽商報消息 60年前,我國第一場馬拉松測試賽在合肥肥東舉辦,合肥成了我國馬拉松的發源地,時年30歲的張亮友成為新中國馬拉松第一人。60年後,2017年10月31日,“中國馬拉松文化筆架山博物館”宣佈籌建,90歲的張亮友以及我國唯一一對馬拉松金婚夫婦胡應福、王章敏夫婦助陣。這是我國首個街道級馬拉松文化博物館,將打造具合肥特色的“環天鵝湖24節氣跑”。

90歲馬拉松第一人現場助陣

“合肥有著豐富的馬拉松文化,可惜知道的人不多。”當日,合肥市馬拉松協會會長魏普龍請來了恩師張亮友助陣,今年90歲的張亮友在10月29日剛參加了淮南市的半程馬拉松。

1957年,熱愛運動長跑的張亮友正值30歲,連續三次寫信給當時負責國家體委工作的新中國元老賀龍將軍,要求在中國發展馬拉松這項運動,並收到了三封回信,在溝通與交流中,賀龍將軍表揚了張亮友,並安排人員前往安徽,測試了張亮友的馬拉松成績。在賀龍將軍的促成下,1957年12月22日,肥東進行了中國第一次馬拉松測試,張亮友獲得了冠軍,全程42公里,他跑出了2小時52分34秒6的成績,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馬拉松成績。如今,90歲的張亮友老人和86歲的老伴尚殿娥每天都要堅持跑十幾公里。 全國唯一一對馬拉松金婚伉儷胡應福、王章敏夫婦也來到了現場,作為合肥人,他們對於建馬拉松博物館極力支持,拿出了多個獎項送展。從20多歲開始跑步,愛的足跡印遍了大江南北。今年80歲的胡應福和71歲的老伴王章敏是目前國內跑馬拉松選手中年齡之和最大的一對伉儷,今年8月份剛剛度過金婚,如今仍然活躍在馬拉松運動上。

每個節氣都辦一次環天鵝湖跑

“中國馬拉松文化筆架山博物館”坐落於天鵝湖畔,佔地300平方米,集中展示合肥馬拉松運動的歷史沿革,合肥馬拉松協會及馬拉松愛好者的形象風采,是馬拉松運動社區服務基地。 10月31日,該館已展出安徽馬拉松人的各類獎章300餘項。

據介紹,該館將於2018年元月6日開館,將利用圖片、視頻、線下活動全方位立體化展示馬拉松運動的歷史文化,開展活動,並將提供相關培訓及康復活動。 該館打造品牌運動,利用24節氣舉辦“環天鵝湖24節氣跑”,每個節氣舉辦一次具有特色的環天鵝湖跑。據介紹,2018年元月6日開館當天,將利用“小寒”節氣,舉行第一個節氣跑,人數控制在千人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