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25

七月

星期三

7月24日,记者从西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会上获悉,西安市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力争3年培育500家国家和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副省级城市排第4

自2012年4月西安市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2017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西安市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今年6月,又批准西安筹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五年多来,市级知识产权财政投入稳步增加,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财政投入。从2013年的4399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5亿元,增长了2.4倍。不断优化调整专利资助方向,从普惠资助转变为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及专利维权。2013年至2017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3534件增长到40439件,发明授权从3708件增长到790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4件增长到34件,分别增长了172%、210%、2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高校院所专利授权和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3名。

全国第一个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上线

大力提升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建设。去年,全国第一个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西安)特色试点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涵盖了12大军工集团、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专利供给需求。截至目前,平台共开设知识产权运营店铺100家,其中,军工单位16家、高校12所、企业60家、其他单位12家。目前,正在配合省知识产权局进行平台提升工作。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专利运用工作。五年来指导15家服务机构实施了71项专利信息分析项目;围绕硬科技“八路军”,开展了13个产业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导航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支持370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49家通过国家认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每年近20亿元,帮扶企业超过千家,融资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设立3亿元的运营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2017年,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重要内容的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9亿元,同比增长10.4%。

完善专利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机构改革,加快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重点依托西安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工程,加强企业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做好企业贯标、专利微导航、预警和挖掘布局等工作,力争3年培育500家国家和省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我市还将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完善专利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力争三年累计融资100亿元,帮扶企业超过2000家。建设好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加大政策优惠,吸引高水平服务机构加盟,构建服务联盟。建设以西安高新区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查看往期消息

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进入新阶段 力争3年培育500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

投资西安

机遇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