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進行政區劃調整 兩年超10個縣改市獲批

在我國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通過行政區劃調整,做大中心城市,發展中小城市,成為不少地方的選擇。

自去年“縣改市”開閘後,目前已有超過10個縣的撤縣設市獲批。與此同時,不少中心城市周邊的縣改區也紛紛獲批。

專家表示,這兩種路徑都是為了加快城市化而做的不同選擇,不僅有利於當地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更有利於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兩年超10個縣改市獲批

7月31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全體會議聽取關於懷仁縣撤縣設市有關問題的決定(草案)的說明。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懷仁縣,設立縣級懷仁市。

此外,今年6月,黑龍江省漠河的官方消息顯示,漠河已撤縣設市。

近幾年,位於中國最北端的漠河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漠河是我國唯一可以看到極光的地方,旅遊特色明顯,但以前沒有機場,經濟發展滯後。漠河處於極寒地區,修快速鐵路的要求特別高,而且一年旅遊旺季就兩三個月,修快速鐵路也不划算。但是修一箇中小型的機場,造價不高,但作用很大。自從漠河機場開通後,吸引了大量遊客,當地的旅遊產業和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此次撤縣設市,對漠河加快城市經濟建設、加快旅遊等產業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多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两年超10个县改市获批

除了懷仁和漠河,在更早之前的5月,湖北省京山縣、陝西彬縣、江蘇海安縣三地的撤縣設市獲批,也就是說,今年已至少有5個地方撤縣設市獲批。

大規模“縣改市”封閘20年後,國務院於2017年“解凍”了撤縣設市的審批,河北省平泉縣、浙江省玉環縣、陝西省神木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寧鄉縣、貴州省盤縣6個縣於當年獲批撤縣設市。加上今年的5個縣,去年以來已有超過10個縣的撤縣設市獲批。

除了這些已經成功改市的縣,各地還有大量的縣正排在改市的隊伍中。例如,安徽省六安市今年4月發佈的《2018年六安重點工作及責任分解》已透露“今年要重點推動霍山、舒城撤縣設市”。

此外,7月25日,中共玉溪市委全會召開。會議聽取了關於撤銷澄江縣設立撫仙湖市有關情況的說明,審議並同意撤銷澄江縣設立撫仙湖市的有關事項。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到2018年要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穩妥有序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繼續開展撤縣設市、撤地設市,推動城市群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縣和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率先設市。”

縣改區與改市並重

在多個縣改市獲批的同時,不少中心城市周邊的縣改區也紛紛獲批,包括山東省濟南市濟陽縣、四川省宜賓市宜賓縣、湖南省株洲市株洲縣等。

濟陽改區是2016年9月章丘改區後,濟南又一下轄縣(市)改區獲批。至此,濟南已擁有8區。同時,這兩地改區也是做大做強濟南中心城市、增強省會引領作用的重要舉措。

目前在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對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較周邊省會城市明顯偏弱。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山東處於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長三角城市群的中間,西部則面臨鄭州、武漢、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勢崛起,人才、資金、技術的爭奪已經趨於白熱化,這些都可能對山東和蘇北地區產生“虹吸”。

李迅雷建議,在這種情況下,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或許要在“濟青煙”發展框架下,進一步明確重點,防止再撒“胡椒麵”。引導人口向核心城市集中,實現新舊動能轉化或許才有人口的支撐。

為優化行政層級和區劃設置,山東省近日提出推進包括青島膠州在內的多地撤縣(市)設區、撤縣設市規劃。根據近期公佈的《山東省沿海城鎮帶規劃(2018-2035年)》,山東將支持撤銷蓬萊市、長島縣,合併設立蓬萊區;適時推進青島膠州市、東營利津縣、濰坊昌邑市以及威海榮成市等縣(市)撤縣(市)設區等。

去年9月,青島下轄的即墨市撤市設區獲批,本次區劃調整後,青島市行政區劃將由6區4市變為7區3市。市區面積將達到5214平方千米,佔青島市總面積的46.22%。未來隨著膠州撤市設區,青島中心城市規模將進一步做大做強。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城市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城市群和大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對新一線城市來說,為了加快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通過改區擴大城市面積、增加人口規模,才能增強自身的輻射能力,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佔據優勢。

除了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加速將轄內的縣(市)改區以外,為解決一些地級市城區規模偏小和“一市一區”等市轄區規模結構不合理問題,適當對一些地級市周邊縣(市)改區,也有利於這些城市的發展。

以宜賓市宜賓縣改為宜賓市敘州區,以及株洲市株洲縣改為株洲市淥口區為例,在改區之前,這兩縣都屬於“府縣同名”的地方,縣城與市區距離較近,改區不僅有利於地級市進一步擴大中心城市規模,也有利於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湖南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株洲市淥口區的設立,有利於促進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和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有利於株洲市軌道交通產業鏈條的延伸,有利於增強株洲市區域輻射能力,帶動羅霄山片區發展。

那麼,縣改市、縣改區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專家認為,還是應該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兩種路徑都是為了加快城市化,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不同選擇。”彭澎說,縣改市後,包括幹部配備、用地指標等各種資源都增強了,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將中心城市周邊的縣改為區也有利於它們加快融入中心城市,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他認為,縣改區和改市體現了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和發展中小城市並行的思路。大體上靠近中心城區的縣可以改為區,不靠近中心城區的縣爭取改為市比較合理。不過這個過程中還是應該看具體的區位、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比如,有些縣就應該保持以農業為主或者以生態發展為主的形態,沒必要改市或者改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