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翻倍,你需要做到這三點

首富說出“先定一個小目標”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瘋狂了。


這個問題同樣困擾著很多人——為什麼我們計劃了這麼細,還是沒把事情做好?

首富說出“先定一個小目標”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瘋狂了。相信同一個
問題同樣困擾著很多人——為什麼我們計劃了這麼細,還是沒把事情做好?

工作效率翻倍,你需要做到這三點

其實,首富“苦口婆心”只是想告訴我們:細化和量化總目標,就像為自己設計一根“進度條”,有利於及時形成正反饋,幫助我們更輕鬆地獲得成功。

01想要達成一個目標A,不僅要朝著這個目標A前進,更要朝著更高的目標B前進。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每個人的效率都有極限,即使是所謂的“高效能人士”,也不可能達到100%。

原因很簡單:一是無法規避的外界因素干擾(如人際交往),二是人類固有的惰性。所以我們把目標再定大一點嘛。


更大的目標往往會形成“倒逼效應”,反過來迫使自己不斷投入。這也印證了我們所熟悉的那句話: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適合自己:大目標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力所能及,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恰如其分地制定。實現目標就像摘一顆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到的果子。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差這一跳。

足“裕量”:因為達成一個目標不僅僅取決於自身的行動,還取決於外界的環境變量(時間、壓力等等)。事先將不可控因素考慮在內,才不至於措手不及。

少量多次:化繁為簡,儘可能只專注於一個大目標。因為完成大目標往往需要極高的專注度。寧可完成一項,再做下一項,也不要同時進行好幾項,卻一項也沒完成。

02人生不過是解決問題。

上學的時候,你複習了一個禮拜為什麼還考不過熬夜突擊的同學?工作中,同樣的任務,你花的時間是不是比別人更多?最後不得不加班?有些人看似玩得不比你少,學得不比你多,為什麼還能比你走得更遠?《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給出了一個答案:高質量產出=時間×專注度。高水平的專注度不僅意味著更快、更輕鬆地學習和工作,還為我們擠出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不少人相信,“多任務並行”是很好的工作和學習方式,甚至是自己能力的體現。實際上,對於95%的人而言,這只是營造了一種“我很高效”的錯覺

。任務之間的切換不僅會增加時間損耗,還會產生腦力損耗。這是因為大腦在開始一項新任務之前,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熱身”(長度因人而異);而且,上一項任務的“注意力殘留”會削弱你處理新任務的能力。

舉個栗子:你做數學題突覺無聊,但又不想浪費時間,所以打算看10分鐘英語單詞後再回來繼續做題,但你會發現很難回到剛才的狀態。這是因為你看了10分鐘單詞後,之前做題的記憶已經被抑制了,需要重新“激活”;假如你的“激活”時間是10分鐘,那麼看似10分鐘的轉換實際上就消耗了20分鐘。

工作效率翻倍,你需要做到這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