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司法局“七五”普法接地气、亮点多

法乃国之重器,学法用法是善治的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大背景下,昭通市司法局积极作为、勇于作为、创新作为,以“12345”工作模式引领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持续开展(“1”就是紧紧围绕昭通市委“法治昭通”建设这一总目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做到纲举目张;“2”就是实施好《云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和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七五”普法规划》两个文件;“3”就是突出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外出务工人员3类重点对象;“4”就是不断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媒体公益普法、法治文化建设、履行好普法办职责4项工作机制;“5”就是打造好昭通普法网、“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昭通日报普法教育之窗、昭通电台“大家说法”、 普法气象电子屏5个普法平台),多项重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昭通市司法局“七五”普法接地气、亮点多

2018年5月宪法讲座

一、精心组织宪法讲座,引领全市学法用法热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全面推进依宪治国,只有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昭通市根据省普法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于2018年5月3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暨2018年领导干部法治讲座,讲座以视频形式覆盖11县区,邀请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教授高崇惠授课,罗朝峰、赵洪乖、李彪、保明康、郑平、袁晓渝、严伟等厅级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及11县区主要领导近1600余人聆听此次讲座。宣讲中,高崇惠教授紧紧围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这一主题,对宪法的基本知识、地位作用、以及这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和重点内容做了讲解,并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内容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宣讲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站位高、导向明。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彪就学习宣传宪法提出四点要求,明确提出要从提高政治站位、发挥示范作用、增强宣传实效和加强督促检查4个方面,全面深入推进宪法学习宣传。明确指出宪法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学习课题,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起来”“落下来”,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法用法热潮。

昭通市司法局“七五”普法接地气、亮点多

参加司法部召开调研会,并做经验交流发言

二、“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粉丝数16个州市排名第1,受司法部肯定

近日,昭通市司法局参加了司法部在昆明召开的普法调研座谈会,昭通市司法局调研员曹俊在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昭通市媒体公益普法工作受到了司法部法宣司副司长刘汉银的充分肯定,这是昭通市首次参加司法部召开的经验交流会议,昭通普法工作逐步受到上级的表扬肯定。面对新媒体普法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昭通普法”设置了“农民工维权”、“一分钟学法”、“每周一案”、“乌蒙普法”四个板块,每周更新两次信息,图文结合,以案释法。在市司法局和下辖县区司法局的推广下,粉丝数逐步达到了数千人。粉丝数达到了数千人后一度陷入瓶颈期,始终难以突破万人次。为解决这一难题,昭通市司法局联系了教育局、团市委,市直各律所、公益团体等,制定了推广方案:一是利用全市“七五”普法启动会议推广,抓住了我市公职人员这个群体。二是利用“送法进职教中心”活动推广,激活了青少年学生这个群体。三是利用“送法进工地”等活动,远赴浙江、上海、广东等昭通市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推广“昭通普法”,《写给云南昭通外出务工老乡们的一封法治公开信》点击量达数千人次,吸引了广大农民工这一重点对象。四是在各律所微信公众号推送“昭通普法”普法信息,挖掘了各律所服务对象这个潜在群体。五是联合公益组织开展公益普法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不断延伸“昭通普法”触角,可以说法治宣传到哪里,“昭通普法”二维码就推送到哪里,想方设法,不断努力,粉丝数增长至数万人,最多达9万余人。

昭通市司法局“七五”普法接地气、亮点多

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

三、“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活动首站走进昭通学院附中,做法受到我省州市同行借鉴

为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在校师生法治教育中的作用,昭通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普法办、市律师协会“问需于民”,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市职教中心开展“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活动,“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每学年开展一至二次。昭通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按照结合专长、个人自愿的原则,选拔政治坚定、素养过硬、宣讲能力强的律师,组成一支律师公益普法志愿者队伍,并将律师特长和学校需求进行“配对”,提供“点餐式”法律服务。据统计,共有65名律师参与此次“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活动,活动涵盖了昭通市第一中学、市实验中学、市民族中学、昭通学院附中、市实验小学、市特殊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卫生学校、市财贸学校、市农业学校十所重点学校。5月12日,云南振诚律师事务所的范荣梅和成翰两位律师为昭通学院附中全体师生带去了一场法治安全知识讲座,两位律师用独特的视角,以案释法,生动诠释了法律常识,全校1800多名师生听取了讲座。“送法进校园”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以多样化的形式不定期开展,今年来共计开展“法治班主任进课堂”、“法治副校长进课堂”、“普法志愿者进校园”、“律师公益普法讲师团进校园” 23场次,受教育师生达5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这一做法,在省厅会议交流后,普洱等州市立即向我局询问详细做法,表示要借鉴昭通做法。

昭通市司法局“七五”普法接地气、亮点多

律师公益普法进校园

四、普法惠民助力脱贫攻坚

昭通市司法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进行了一次接地气的法律扶贫尝试,组建扶贫驻村普法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有人掉队”,扶贫必扶智,驻村队承担着对挂钩扶贫点的普法教育职责,田间地头、板凳炕头,一个个流动的法治课堂正在现场直播,爱国守法、邻里互助,一个个法治理念正在生根发芽,截止目前,共开展了25场普法活动。组织律师宣讲团,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案例,简洁明快的语言,活泼多样的形式送法进乡村,帮助群众在法律上脱贫。以水富县为例,把律师们的送法讲稿编辑成了《普法惠民助力脱贫攻坚——律师“送法进乡村”选编》,《普法惠民助力脱贫攻坚——律师“送法进乡村”选编》待印刷成册后全市扶贫工作队员人手1册。此做法上报省司法厅后,受到省司法厅领导的高度肯定,认为很有特色和价值,决定将这一做法在全省各州市推广

五、为外出务工人员厚植“法治基因”

昭通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有一百多万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务工,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昭通市司法局把外出务工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为每年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以工作要点的形式印发至各县区,要求各县区在农民工的居住地、工作场所等区域,开展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昭通市司法局充分利用“大家说法”、“普法教育之窗”、昭通司法行政网、“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和普法气象电子显示屏这5大平台一齐发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工作,力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要宣传宪法、刑法、婚姻法等,涉及内容包含工伤鉴定、讨薪维权、婚姻家庭、依法信访、土地承包等,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聚集了超高人气。《大家说法》节目邀请市直律师事务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录制了农民工维权节目42期,普法教育之窗发布农民工维权信息35条、昭通司法行政网发布相关信息26条、昭通普法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案例15个、普法气象电子显示屏发布法律谚语18条。昭通市司法局5大平台关注人群达到数十万人左右。全市共有12个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局、2个县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240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1239个,覆盖所有乡镇村社,各县区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涉及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事项,一律给予法律援助,压缩办案时限,优先办理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案件。全市共办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728件,受援人数1149人,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931.8万元,提供法律援助咨询2052人次。

昭通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普法教育,普法职能得以延伸和加强,与民生的联系更为紧密,全市普法工作逐步被国家司法部、省司法厅认识、认可,新时代普法工作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