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滿:10個思路,助力中國校園足球發展

孩子們不是踢了球就一定會成為職業球員,但一定要讓他們體驗和認識到參加了足球運動,會練就社會適應技能和與人合作意識及技能,最終是服務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做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

李春滿:10個思路,助力中國校園足球發展

▲ 全國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春滿

李春滿執教履歷豐富,曾先後在北京國安、重慶力帆、青島頤中等多家職業足球俱樂部執教。目前為北京體育大學教授,長期擔任亞足聯A級教練員培訓班講師。他就如何抓好校園足球師資培訓,提出了10個發展思路

第一個思路是繼續抓緊抓好骨幹足球教師的培訓,且採用小規模、多次數、常態化的思路,重在為參加培訓的教師增加更多的實踐指導機會,在實踐中體會和理解,真正重視教師的操作技能培養。

第二個思路是與中國足協等級教練員培訓體系相接軌。李春滿強調:“要結合我國校園足球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探索和研究出符合不同地區,不同特色學校的足球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學技能。”

第三個思路是加快培養校園足球講師隊伍,應利用好已有的、可動員的資源。李春滿指出,“在多年足球和體育課的教學中,許多大學教師及優秀的中小學足球教師,其實是具備基本知識和教學技能的。”他表示,要根據足球專項發展的動態和趨勢,不斷了解各地區的需求,培養一批高質量、高素質的講師隊伍,從而發揮分區域普及和推廣的積極作用。

第四個思路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做法,拓寬知識面,開闊思路。李春滿提到許多地區已經對此有所實踐,“地區根據需要,藉助政策支撐,除了國家選派優秀的骨幹教師赴法國和英國等地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集中學習,還有自發聯繫不同足球發達國家的專家進行巡迴或短期培訓的做法。”這些嘗試,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思考自身發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五個思路是發揮體育院校和足球專業學院的育人功能,在校期間就係統培養更多未來的足球教師、教練員,裁判員和專業人員。李春滿特別提到了前一階段,全國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通過了普通高校建立足球學院和專業足球學校的標準,“這也是落實未來足球專業人員培養的重要一步。”他說。

第六個思路是更好地調動各地資源,將具有良好足球運動經歷的退役球員通過教練員培訓,聘用到足球特色學校任教。“這樣的話,可以保障孩子們在足球啟蒙階段就打好正確規範的基礎。”李春滿解釋道。

第七個思路是繼續抓好抓實“滿天星”訓練營和夏令營、冬令營。至於具體做法,李春滿認為:“尤其在訓練營期間,要給參與的教師和教練員更多相互交流的機會,通過組織專題的講座、公開課等形式交流教學經驗,提高專業指導技能。”

第八個思路是教師培訓可分年級進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第九個思路是在各種競賽實踐中鍛鍊和提高業務水平。根據多年的執教經驗,李春滿指出:“比賽是驗證足球訓練的最佳途徑之一。作為教練員,要通過比賽的機會反思和研究未來的訓練思路。”

第十個思路是建立和強化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李春滿強調:“只有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反饋和改進教師和教練員的教學技能,才能達到高質量的教學、高水平的訓練、高品質的競賽、高層次的保障水平。”

李春滿呼籲教師和教練員要牢記校園足球的根本任務和使命——立德樹人,“要牢記孩子們不是踢了球就一定會成為職業球員,但一定要讓他們體驗和認識到參加了足球運動,會練就社會適應技能和與人合作意識及技能,最終是服務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做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

(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