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在科學中,地震可以說是自然災難影響比較大的一個,每一次的地震發生都會引發相應的自然災難,然而地震也是科學中一個比較難得事情,因為科學技術實現不了地震的預測,每次對地震的預測都是根據數據來進行模擬,只能算出一個大概的概率,這個準確性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地震的這方面又算是一個突破。

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根據科學新研究表明,我們的地震似乎具有“傳播性”或者是“延續性”的作用,大地震在引發地震破壞之後,我們可以明確的知道還有餘震的出現,然而這種現象並不是局部的情況,而是會引發地震區之外的地震。根據科學報告上的評估,科學家通過研究了44年的地震數據得出新的結論,地震可以系統地觸發地球另一側的其他區域地震。

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這項報告的結論是利用的1973年至2016年地震數據的分析,簡單的來說,這還想相當於我們預測地震一樣的一個結論,考慮到地震的發生還存在地質變化等因素,我個人認為數據的說明性在地震中是不具有完全或者說百分之百的參考下,在每一次的地震之後,餘震的發生也其實可以稱為首次的地震發生,因為餘震相當於是間歇性的進行地殼內部的能量釋放。

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科學學院的研究員羅伯特奧馬利稱,地震是我們地球的構造板塊內部應力的積累和釋放的一個過程,其實這個說法就是比較符合我們我們的“板塊運動”學說,也就是說可能是板塊運動引發的地震,也應該也是現代科學解釋地震最多的說法吧,近幾年來,大地震的發生似乎比低等級的地震更加的頻繁,一次大地震的出現就很可能引發另一次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科學研究人員通過案例測試發現,找到了大型地震之後的持續觸發地震的證據,研究的地震等級都在大於或者等於5級以上,兩次地震的時間間隔大約是跨越3天左右的時間段,也就是說在一次的稍微大的地震之後,在3天的這個時間段中,很可能會引發新一個區域的地震,這相當於給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地震具有“傳播性”或者是“延續性”。

地震具有“延續性”,44年地震數據顯示,兩次地震間隔大約3天

地震的發生確實難以預測,這次的研究成果也是給我們進一步的提供了短期的地震證據,不知道是否具有參考性,當然這也說明了我們在地震這方面研究的看重點,我們也希望科學界在未來能夠真正的實現比較準確性的地震預測,這樣就會減少非常多的地震破壞性。謝謝大家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