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十.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這個我想不用過多介紹了吧,大名鼎鼎,幾乎無人不知。

九.沃卓斯基兄弟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沃卓斯基兄弟出生於芝加哥,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是一名護士、畫家。他們很早就經常就現實的真實感覺進行思考,並嘗試著對一些觀念進行變革,提出獨創性的見解。《黑客帝國》,這是一個註定成為經典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系列影片。沃卓斯基兄弟也因此被影迷奉為神明。

八.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出生併成長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很早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了對卡通和電影製作的興趣,並全心全意地投入他這個愛好中去。最後,他終於可以製作真正地電影了,第一部就是《殺手悲歌》,這部電影讓他成為了一個傳奇式的低成本獨立電影製作人。

他後來的事業對於年輕的電影製作人來說是一個象徵,只要你勇敢的走自己的路,即使最狂野,最不可能的夢也能實現。

他的代表作有《墨西哥往事》《罪惡之城》等

七.昆廷.塔倫蒂諾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美國導演,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昆汀這個名字來源於影片《槍之煙火》中的角色。他兩歲時隨家遷居洛杉磯,在這座電影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童年起就愛上了電影。

18歲中學畢業後,在曼哈頓海灘一家名為“錄像檔案館”的錄像租賃店工作。此間,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1991年,他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1994年編導的第二部影片《黑色追緝令》大獲全勝,奪得戛納影展金棕櫚獎,次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擅長用極端而黑色的手法表現暴力。

殺死比爾--昆廷 昆廷--殺死比爾

六.馬丁.斯科西斯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在好萊塢這個充滿藝術泡沫的圈子裡也存在著這樣一位導演:在好萊塢工作近三十年,卻從未因商業目的而拍攝一部“大片”;在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人依靠上億美圓和電腦特技吸引觀眾的同時,卻始終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以電影冷靜地剖析著社會和人類的種種頑症;在好萊塢只崇尚商業結果的環境下,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意願,不遺餘力地追求電影語言的探索,這個與眾不同的導演就是有“電影社會學家”美稱的馬丁·斯科西斯。

五.大衛.林奇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他已經成為了最著名的作者導演,並且是目前活著的導演中極少數敢於對抗電影協會以及好萊塢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中仍然堅持自己對電影的理解:表現複雜的,難以言說的生命。他確切的知道為什麼要採取這樣那樣的機位、燈光、剪輯、佈景,軌道以及濾光器——但他永遠不會告訴給任何人。那些美麗又費解的影片即使不能使他成為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也會讓他作為最偉大的作者留名影史。即使他的影片不屬於現實主義的範疇,它們仍然在以另一個角度展示著真實的世界:一個令人困惑的,無理性的,無數隨機事件的結合體,人們在其中中隨波逐流地認識著生命的意義。大衛·林奇希望觀眾能與自己的電影產生情緒上和本能上的共鳴,然後得到自己個人的理解。正如他所說:“生活令人費解,電影也理應如此。”作為一個創造者,大衛·林奇和格里菲斯做著同樣的事。他永遠不會停止在銀幕上創造奇觀。

四.彼得.傑克遜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不認識?那你總看過《指環王》吧,對他就是導演。

彼得·傑克遜1961年10月出生於新西蘭惠靈頓,從五六歲開始,他就是個忠實的電視迷,8歲的時候,因為怪物片《金剛》的影響,他開始迷上電影特效,那時候,他的理想就是當個出色的特效師。

1992年,恐怖片影迷心目中的經典《群屍玩過界》(Braindead)誕生了,彼得·傑克遜在這部片子裡玩了個痛快。

1994年,彼得·傑克遜拍攝的《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獲得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雖然該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是一部寫實片,但彼得·傑克遜依然不肯浪費他的幻想天分,以大量的手提攝影以及外景,來對應主人公的幻想世界。

1997年,彼得·傑克遜為好萊塢拍攝了《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在這部影片中,彼得一邊拿著美國人的三千萬美金,一邊對美國人諷刺挖苦:片中的殺人狂之所以在死後還要化為厲鬼繼續殺人,是因為想打破被俄國人保持的殺人紀錄。

彼得·傑克遜是托爾金的書迷,自然想把《指環王》搬上銀幕,三部曲拍完,雖然彼得·傑克遜犯了不少和原著相沖的毛病,但是他贏得了99%指環迷的愛戴,並因此贏得了全球無數影迷的頂禮膜拜。

2005年,他又翻拍了影響自己走上電影道路的《金剛》,同樣引起一片叫好聲。

三.呂克.貝松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鬥》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他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製造低成本、小製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產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二.蒂姆.伯頓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如果說非要加上一個標籤的話,那麼我會說,蒂姆伯頓是一個薩滿式的導演.他所擅長的,便是構築一個天馬行空,絢麗詭異的視覺視覺,讓看到的人在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想象力隨即化成幻覺,蒸騰在腦海中,治療或者抵抗,現代人脆弱敏感的心傷. 他的電影,猶如村上春樹所謂的"冷酷仙境".絕美而又殘酷,讓人痴迷之中又不由隱隱刺痛,獨步影壇,別無其二.

歷數蒂姆伯頓的拍攝的電影, 甲克蟲汁,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蝙蝠俠歸來,聖誕驚魂夜,艾德·伍德,火星人玩轉地球,沉睡谷,人猿星球 等等,所有這些影片,所有科幻片,神話片和恐怖片的元素.他構造了一個噩夢般的世界,可以追究到他的童年是在一種十分封閉的環境中長大的.有人追憶,他在少年時代是一個十分不合群的人.於是,他就有大量的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幻想當中.當時他喜歡看雙片連放的下午電影,裡面有很多科幻和童話片中的細節,深深地吸引了他,比如在一個盤子裡的可以說話的頭顱,這樣的細節過了多年以後,也出現在了他自己的影片裡.他的所有電影.其實都是他童年噩夢的延續.

他的影片的題材,都有一些古怪,很多都是與社會格格不入不的人,有著別人無法分擔的孤獨,如蝙蝠俠,如剪刀手愛德華,如艾德·伍德.而且他所有的電影都有一種陰沉灰暗的調子.蒂姆伯頓對此的解釋是:“我總感覺到大多數怪物引起了錯誤的注意,他們大都有一顆比人更敏感的心靈.”

蒂姆伯頓是當今最為風格化的商業電影導演之一.是那種讓你在一堆電影中能夠一眼認出的特立獨行.在今天的好萊塢,保持 “作家電影”獨特創造力和個性似乎特別困難.因為所有的電影投資人都不喜歡自己投拍的電影賠錢,因此,在好萊塢談論“作家電影”顯得如此奢侈而可笑.諸如伍迪·愛倫這樣剪除知道分子立場的導演已經漸漸走向邊緣化.但是還是有一些少數的導演,既能夠保持自己鮮明的創造力,又能夠賺回大把的鈔票,這樣的奇人中間就有蒂姆伯頓. 不過,商業環境中需要遵循商業邏輯,打著 “好萊塢”標籤的 蒂姆伯頓 始終無法揮灑自如地表現更為純粹的自我, 相信這也是 《蝙蝠俠》前兩集過分詭異黑暗的風格使他丟掉了第三集的導演椅的教訓.

但是從《大魚》中可以看到, 蒂姆伯頓依舊保持了旺盛的創造力和極其古怪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藝術作品的真正生命,一個藝術家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想象力的寬廣與超越. 蒂姆伯頓的想象力是超群的,即使是他的電影娛樂元素過於強烈,和他對好萊塢法則的尊重與維護,都不能夠影響他在今天影壇上的影響力和獨特的貢獻.

是的,蒂姆伯頓就是這些怪異東西的製造者,由神話,科幻,童話和恐怖的“混類”攪拌而成的一道道電影沙拉.他給我們帶來了想象的狂歡和對未知世界的警衛. 作為一個正處於上升期的成熟導演,難道我們不應該對他要求得更多些嗎?

一.斯坦利.庫布里克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神一樣的人,讓我們對他頂禮膜拜

面對這位睿智而又“猛毒”的老人,你能說什麼呢?他看透的東西實在太多,表達的東西也實在太多,融入的情感也實在太深,讓你受不了的更加實在太多。影像,能承載這麼多深邃真理的影像是否還能被稱為影像?這些恐怖的真實,居然就這麼直截了當的出現在你面前,你甚至還發覺不到——也許這是你的幸運,因為即便知道又怎樣?你敢去面對麼?也許無法挽回的悲劇才是真正的悲劇。面對這樣的一位偉大導師,你是該哭,還是該笑?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斯坦利·庫布里克於1928年7月26日出生在美國紐約。儘管他在學校的成績很差,但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聰明而有天分的學生。1940年,庫布里克做醫生的父親決定將他送往加利福尼亞跟叔叔住在一起,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他在學習上有所進步。1941年,庫布里克從布郎克斯回到父母身邊完成他初中最後一年的學習,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終於有了些進步。為了讓庫布里克有些業餘愛好,他的父親教會了他國際象棋。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庫布里克狂熱地迷上了象棋,而且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國際象棋高手。國際象棋在庫布里克後來的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他常常用來對付不合作演員的工具,而且也是他的電影中風雅生活的象徵。

世界十大鬼才導演,你認識幾個

在庫布里克13歲生日上,他的父親做了一個現在看來非常明智的決定——送給他一部照相機。很快,庫布里克成了攝影發燒友,為了照相,他走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並在朋友的暗房里加工。當他賣出第一張照片給《看(Look)》雜誌後,他認識了雜誌裡的專業攝影師們,並在17歲的時候的到了第一份工作——見習攝影師。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庫布里克定期地在《看(Look)》雜誌上發表作品,並開始如飢似渴地接連觀賞各種電影,成了忠實的電影迷。隨後,他跟朋友星格·亞里山卓一起策劃拍攝一部自己的電影。1950年,庫布里克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投資拍攝記錄片《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此後,他又接著拍攝了其他幾部記錄短片(《飛行牧師(Flying padre)》和《航海家(The Seafarer)》)。

通過吸引投資和中央公園裡的國際象棋大戰,庫布里克終於能夠在加利福尼亞完成他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厭惡與恐懼(Fear an Desire)》(1953)。電影上映後,儘管各方評論褒貶不一,但對庫布里克的導演天分卻是眾口一詞讚不絕口的。庫布里克接下來的兩部電影《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和《謀殺(The killing)》(1956)使好萊塢開始關注這個新起之秀。並在1957年讓他導演了由科爾克·道格拉斯(Kurk Dauglas)主演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其後,道格拉斯再次找到庫布里克並鼓動他接手《斯巴達克司(Spartacus)》(1960)的導演工作。當時的一些輿論認為,庫布里克會被這部高難度的電影難倒,因而可以收斂一點銳氣。但事實上,庫布里克接受了這個挑戰,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靈感和風格。許多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都不習慣於他的風格:攝影師羅素·麥提(Russell Metty)向製片人抱怨庫布里克搶了他的工作。而庫布里克的贊助商則勸告麥提放手讓給庫布里克自己去做,而他只要袖手旁觀就好了。麥提照做了,但諷刺的是,麥提竟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攝影的學院大獎。

庫布里克的下一個計劃是要導演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獨眼傑克(One-Eyed Jacks)》(1961),但由於談判破裂,最後白蘭度自己導演了這部電影。對好萊塢已經厭倦並結束了自己第二段失敗的婚姻(第一任妻子死於槍擊)後,庫布里克決定移民英國(儘管庫布里克擁有機師執照,但還是有傳聞他害怕飛行),他其後的所有電影作品都在英國完成。庫布里克在英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洛麗塔(Lolita)》(1962)。在這部電影裡,庫布里克異常小心地建構和引導,以便它可以便它可以通過審查委員會的嚴格審查。在當時,審查委員會能輕易地毀掉一部電影在商業上的所有成就。

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對庫布里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在此之前,原子彈從來沒有被用來充當過喜劇的主題。由於原本是為舞臺劇創作的劇本,庫布里克覺得有太多自己創作的橋段過於滑稽荒誕而不能運用在電影裡。但因為庫布里克的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能夠在財政上和藝術上擁有很大的自由去完成任何自己喜歡的主題。在這一段時間裡,庫布里克關注的事物開始多樣化,在各個階段他總是同時有著好幾個計劃:《藍月亮(Blue Moon)》(一個關於好萊塢第一部色情電影的故事),《拿破崙(Napoleon)》(一個電影版的歷史傳記,但由於工作組在另一個類似題材上的失敗而放棄),《戰爭謊言(Wartime Lies)》(以二戰中的歐洲為背景,但最終由於《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1993)出現而放棄),以及《狂想曲(Rhapsody)》(後來被拍成了《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1999))。這些計劃都沒有在當時完成,而他所完成的是一部與科幻小說作家阿瑟·C·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1968)。這部電影受到了空前的讚譽,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拍得最好的科幻片。這以後,它成了科幻片的一個里程碑,也成為所有後來的科幻片竟相模仿的對象。在《2001:太空奧德賽》之後,庫布里克完成了作品《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它和《洛麗塔》一樣,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但與《洛麗塔》不同,這次議論的焦點不僅是對性的描寫,還有對暴力的表現。1975年,庫布里克導演了《巴里·林頓(Barry Lyndon)》,這部電影成為了他事業上和生活上的一個轉折點。至此,庫布里克對導演協議以及演員跟工作人員的盡善盡美有了出了名的苛刻要求。演員們往往被要求連續不斷地拍攝數十個鏡頭而不能休息。

在拍攝一部電影的過程中,庫布里克帶領攝製組來到戰火連天的愛爾蘭。在那裡,他們被告知將成為愛爾蘭共和軍攻擊目標。製片人立即離開了愛爾蘭,而庫布里克渴望隱私和寧靜的願望使他從此開始考慮隱居。1973年,在拒絕導演《招魂者(The Exorcist)》後,庫布里克製作了他自己的恐怖片《閃靈(The Shining)》(1980)。而史提芬·金(Stephen King)(《閃靈》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並不滿意庫布里克對他的小說的改編(事實上,史提芬·金在後來自己又寫了同一個故事的劇本,並在1997年拍成了電影)。《閃靈》之後,庫布里克終於如願以償開始了隱居的日子。經過了7年的休養生息後(在這期間他再次結婚),庫布里克才再次執導《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這部電影繼續承襲了庫布里克在評論界的極高讚譽並再一次證明了他的票房神化。

進入90年代,庫布里克著手開始與布萊恩·艾爾迪斯合作新片《A.I.》。同時,他導演拍攝了由湯姆·克魯斯夫婦主演的電影《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遺憾的是,庫布里克沒能親眼目睹這部電影的面世。1999年3月7日,一代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庫布里克在英國英格蘭的赫特福德郡與世長辭。

“銀幕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媒介,它能在傳達情緒與感情的同時仍然饒有趣味。我想這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藝術所無法企及的。” ——斯坦利·庫布里克 ,1970

庫布里克電影特色:

1、幾乎所有的庫布里克電影都有旁白如:《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閃靈(The Shining)》中有代替旁白的標題卡片。

2、庫布里克的電影常常根據小說改編:《洛麗塔(Lolita)》,《殺手之吻(Killer’s Kiss)》。

3、電影中常常出現子彈沿著長得有些誇張的牆平行而又快速地射出:《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2001:太空奧德賽(2001:A Space Odyssey)》。

4、庫布里克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滅絕人性的、非人性化的傾向。

5、對稱的構圖以及鏡頭的頻繁拉伸。

6、電影中常常構造出三方衝突。

7、電影中常常有對激烈的面部表情的大特寫。

8、在需要一串號碼時,庫布里克特別偏愛“114”:這串數是奇愛博士中的解碼器的名字;是《2001:太空奧德賽》中木星探索者的出廠號碼。

9、所有的庫布里克影片中總有一個場景是發生在浴室裡的。庫布里克作品年表:

50年代:

《搏鬥的日子》Day of the Fight(1951)擔任導演、剪接、音效

《飛行牧師》Fliying Padre(1951)擔任導演、編劇、攝影

《航海家》The Seafarers(1952)擔任導演、剪接、攝影、音效

《厭惡與恐懼》Fear and Desire(1953)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殺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擔任導演、編劇、製片、剪接、攝影

《謀殺》The Killing(1956)擔任導演、編劇

《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擔任導演、編劇

60年代:《洛麗塔》Lolita(1960)擔任導演

《奇愛博士》Dr.Strangelove(1962)擔任導演、編劇

《斯巴達克思》Spartacus(1964)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2001》2001:Space Odyssey(1968)擔任導演、編劇

70年代:

《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巴里·林頓》Barry Lyndon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80年代:《閃靈》The Shinning(1980)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1987)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90年代:《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擔任導演、編劇、製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