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自是蠻疆女丈夫,驛開九道獻良圖。世人只說奢香智,誰識深謀有贖珠”

——選自徐彬《大定懷古》

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明實錄·太祖洪武實錄》

劉淑貞,明故懷遠將軍、貴州宣慰使宋欽之妻劉淑貞(劉氏宗譜族名劉贖珠),其夫卒後,因子宋誠年幼,“代攝”貴州宣慰之職,史稱明德夫人,與奢香夫人合稱水西奢香、水東明德。

免戰亂、穩政局,開山路、拓周道,重教化、興儒學,這位傳奇的女子影響了貴州水東文化近600年的歷史,禾豐鄉農業嘉年華明德廣場之名也來源於此。

卷素裙走馬數千裡

列燁罪平水西動盪

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明德夫人

明代貴州以鴨池河為界,分水東和水西兩個板塊,水西由奢香夫人執掌,水東由明德夫人統領。洪武十六年,封疆大史馬燁任貴州城都指揮使。馬燁,朱元璋皇后馬氏之侄,執大漢族偏見,視奢香為“鬼方蠻女”,以“叱壯士裸香衣而笞其背”對其羞辱,奢香大怒,欲率水西四十八個部族起兵反明,一場影響雲貴川三省的民族壓迫戰爭一觸即發。得知此事後,劉淑貞隨即趕往水西奢香部落,以“天子不聽,反未晚也”勸之,暫息水西動盪局勢。後單騎進京面聖,嚮明太祖朱元璋奏明馬燁“條奏邊狀”,太祖聽後大怒,召奢香入朝,怒懲“馬閻王”,共商定西大計,一觸即發的大戰得以平息。

開山築路劈山架橋

止落落千秋無通款

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農業嘉年華活動之明德夫人雕像

進京獲封返回貴州後,明德、奢香齊力開道築路,劈山架橋,無畏山勢險峻、水流湍急之難阻,主持修建龍場——扎佐——養牛圈(今開陽縣雙流鎮下堯)——楊黃寨(今開陽縣城)——馬場——則溪(今開陽縣宅吉鄉)——王四草塘(今甕安東北)——容山(今湄潭縣)一道(即龍場九驛),上接元代入川大道的“黔蜀周道”,下連湖南、四川、雲南等數省,一改貴州“羊腸險惡無人通,落落千秋無通款”的險阻閉塞狀況,貫通邊疆、中原兩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促增漢、西南各族的交流,為貴州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之巨大貢獻。

開官學知文治教化

重儒學後龍場悟道

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在貴州城興建了貴州第一個官學——貴州宣慰司學。明德深知文治教化的作用可利後人,故與其子宋誠同心協力,極力克服水東少數民族文化的侷限,大力倡導開明、開化與教化相結合,吸取漢族儒學文化,為貴州明初文化的興起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也水東地區日後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而明德夫人主持修建道路的龍場之地,也恰是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被貶之地,光耀千古的心學的創辦之地,史稱陽明“龍場悟道”。

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農業嘉年華活動之明德夫人雕像

據悉,明德廣場位於禾豐鄉水東八寨的中心,整個廣場由明德夫人雕像、水東文化組雕、龍馬圖騰對柱、水東文化陳列館以及遊客接待中心等旅遊配套設施構成。既是水東文化的交流中心,也是貴州農業嘉年華的集散中心。明德廣場以明德夫人的名號命名,既是為了紀念明德夫人在歷史上對水東地區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是為了將源遠流長的水東文化展示出來。

明德夫人——影響貴州水東文化600年的奇女子

明德廣場完工效果圖

7月31日,在位於禾豐鄉的明德廣場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地面鋪砌工作。明德廣場是貴陽市第九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暨第五屆農業嘉年華的主會場,佔地面積15130餘平方米。其中,遊客服務中心具備寄存、零售、餐飲、茶室、展覽、辦公等功能,水東文化展示館設有風物客廳、明德夫人展館,此外還有景觀涼亭、地下停車庫等設施。

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附屬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8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圖/文:禾豐鄉 李易億 、 縣新聞中心 楊汝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