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入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考試大綱

中南民族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入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考試大綱

科目名稱: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綜合

科目代碼:803

使用學科(類別)專業(領域)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一、考試性質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綜合是針對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而設

置的專業基礎知識考試,目的是測試考生是否瞭解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的基本視野、理論、方法,測試考生是否較為系統和深入地掌握憲法

學與行政法學的基礎性知識,是否具備從事高層次法學學習和研究所

必須擁有的較高的思維方式和學科視野。

二、考查目標

通過考查,瞭解學生是否系統地掌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的基本理

論、專業技能知識以及分析現實事例、解決現實問題的研究思維能力。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150 分 3 小時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3)小時

2.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考查的題型及其比例

名詞解釋 25% 論述題 50% 分析題 25%

四、 考查內容

第一部分 憲法學

一、憲法基本理論

(一)憲法的概念

1.憲法的定義

2.憲法的特徵

3.憲法的本質

(二)憲法的產生和歷史發展

1.近代憲法的產生及其條件

2.現代憲法的發展趨勢

3.新中國憲法的產生和發展歷史沿革

4.中國憲法的發展趨勢

(三)憲法原則和憲法規範

1.憲法的基本原則

2.憲法規範的分類及其變遷

二、憲法的創制、實施和保障

(一)憲法的制定

1.憲法制定權的概念

2.憲法制定權、憲法修改權和立法權的聯繫與區別

3.憲法制定程序以及中國憲法的制定

(二)憲法的實施

1.憲法解釋的概念、體制、程序及中國憲法的解釋

2.憲法修改的概念、形式、程序及中國憲法的修改

(三)憲法實施的保障

1.憲法監督與合憲性審查

2.合憲性審查的主體、內容與方式

三、國家基本制度

(一)國家性質

1.國體的概念及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

2.人民民主專政的概念、特點和內容

3.中國的所有制形式及國家政策

(二)國家政體

1.政體的概念和類型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概念、特徵、優越性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三)選舉制度

1.選舉制度的概念、中國選舉制度的歷史發展

2.中國選舉制度基本原則的內涵和立法表現

3.中國選舉的民主程序,包括選舉的組織、程序、罷免和補選

(四)政黨制度

1.政黨的概念、特徵,政黨與近代民主政治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五)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和類型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特別行政區制度

4.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一)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概述

1.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相關概念

2.中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立法特點

(二)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1.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2.中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3.外國人的權利保護

五、國家機構

(一)國家機構概述

1.國家機構的概念、性質和體系

2.中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地位,全國人大的組成、任期、

職權及工作方式

2.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性質、地位、組成、任期、職權及工作方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國家主席的性質、地位

2.國家主席的產生、任期及職權

(四)國務院

1.國務院的性質和地位

2.國務院的組成、任期、領導體制和職權

(五)中央軍事委員會

1.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性質、地位

2.中央軍事委員會的組成、任期和職權

(六)地方國家機關

1.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

2.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七)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人民法院的性質、任務、組織系統、領導體制及工作原則

2.人民檢察院的性質、任務、組織系統、領導體制及工作原則

3.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關係

(八)監察委員會

1.監察委員會的性質和地位

2.監察委員會的組成、任期、領導體制和職權

第二部分 行政法學

一、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概念

1. 行政與行政權

2.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徵

3.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4.行政法的地位與作用

(二)行政法的淵源

(三)行政法學說

二、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概念及解釋

(二)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1.行政合法性原則

2.行政合理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誠信原則

5.高效便民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三、行政法主體

(一)行政主體

1.行政主體概述

2.行政機關

(二)公務員

1.公務員概念

2.公務員的基本權利義務

3.公務員管理制度

(三)行政相對人

1.行政相對人的概念

2.行政相對人的類型

3.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

四、行政行為原理

(一)行政行為概述

1.行政行為的概念

2.行政行為的分類

3.行政行為的構成

(二)行政行為的效力

1.行政行為效力的內容

2.行政行為的生效

3.行政行為的失效

五、行政立法和行政規範性文件

(一)行政立法

1.行政立法概述

2.行政立法的權限和程序

3.行政立法的監督

(二)行政規範性文件

1.行政規範性文件的概念

2.行政規範性文件的效力

3.行政規範性文件的監督

六、具體行政行為

(一)授益行政行為

1.行政給付

2.行政許可

(二)負擔行政行為

1.行政處罰

2.行政徵收與行政徵用

3.行政強制措施與行政強制執行

(三)行政主體實施的其他行為

1.行政規劃

2.行政指導

3.行政協議

4.行政確認

5.行政裁決與行政仲裁

6.行政應急行為

七、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概述

1.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特徵

2.行政程序的功能

3.行政程序的原則

(二)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1.政府信息公開

2.聽證制度

3.迴避制度

4.職能分離

5.說明理由

6.時效制度

八、行政複議

(一)行政複議概述

1.行政複議的性質

2.行政複議的原則

3.行政複議的參加人

(二)行政複議的範圍

1.可申請複議的範圍

2.不能申請複議的事項

3.請求審查行政規範性文件

(三)行政複議的申請和受理

1.行政複議的申請

2.行政複議的受理

(四)行政複議的受理和決定

1.行政複議的審理

2.行政複議的決定

3.行政複議的和解與調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