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建雄安新區 造福當地人民

(一)赤道幾內亞為什麼要建一個新首都?

赤道幾內亞事實上已經有了兩個首都,即第一首都馬拉博和陪都巴塔。馬拉博位於幾內亞灣的比奧科島,與大陸區整整隔上了260海里寬的海峽,兩地往來需乘飛機花費40分鐘。交通不便也阻隔了聯繫。

所以,為了有效提升國家宏觀管理,增強凝聚力,赤幾政府決定在大陸中心地帶建設新首都——歐亞拉新城(OYALA)。歐亞拉新城是赤道幾內亞的千年大計,可以稱之為“赤道幾內亞的雄安新區”。

中國在非洲建雄安新區 造福當地人民

(二)建設“赤幾雄安新區”,中國製造功不可沒

早在2002~2003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就經過激烈競爭拿下了歐亞拉新城的方案設計。當時的歐亞拉是一片原始森林,沒有道路,中國工程師們通過直升飛機確定了維拉河兩岸的地貌,進行了初步規劃設計,而設計只是對城市的結構、功能、佈局等進行了規劃和簡單說明。

而後2007年,赤幾政府委託中國公司承擔歐亞拉新城設計、規劃、諮詢合同。同時,也與其他國家的眾多公司簽訂合同,新首都正式開始建設。2017年,中國拿下歐亞拉新城建設項目大單。

此後,歐亞拉新城的建設過程中到處活躍著中國建築師的身影,中國承擔了歐亞拉新城幾乎所有重要的建築工程,包括總統府辦公住宅及配套以及財政部、外交部、內務部、國庫等部委大樓,總佔地面積約208592平方米。毫不誇張地說,沒有中國建造就沒有歐亞拉新城。

但是,在建造過程中,中國工程師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

中國在非洲建雄安新區 造福當地人民

1、水系發達,“遇水劈水”—— 軟土高層拔地起

中國所承建的歐亞拉新城的工程場地屬於熱帶雨林氣候, 3~5月及9~11月是雨季,天氣變化無常,瞬間就能颳風下雨。就像歌詞裡唱的:愛就像(請省略)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因此,該地區水系發達,河灘或沼澤區域較多,這給項目的基礎工程施工增加了難度。

基礎對於建築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均勻沉降導致的上層建築開裂可以說是整個工程的“癌症”,是工程師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因此需要詳細的勘探為基礎工程設計提供依據。

正常情況下,對於低於10層的樓,施工單位會選擇經濟簡單的單獨基礎和條形基礎,但是在歐亞拉部委樓和總統府配套住宅項目中,施工方竟然“破天荒”地採用了箱型基礎和樁基礎,這往往是在超高層建築中才使用的基礎形式。這主要是因為歐亞拉地區的地質條件實在是太差了。

經過地質勘探,工程場地中第一層是粘土層,地層較厚,承載力較差,全場分佈。部分片區有軟弱土(“軟弱土”,顧名思義,就是指淤泥、淤泥質土和部分衝填土、雜填土及其他高壓縮性土),要把軟弱土層做基礎持力層,就要做加固處理。

那麼,要怎麼加固呢?工程中採用了級配良好的砂石換土墊層的方法,將自然土改為人工土,從而改良土的工程性質。此外,地下水的埋藏較淺,土層存在遇水軟化的特性,所以工程中大量排水,從而防止地基土軟化。

中國在非洲建雄安新區 造福當地人民

2、會議大廳跨度大,高空合攏“大褲衩”

在歐亞拉部委樓項目中,外交事務與合作部(簡稱外交部)的會議廳建造跨度超過20米,跨度較大,上層辦公室,跨度小,需要做樑上柱結構,這是工程的另一個難點。

如果採用混凝土結構,需要高支模,施工難度高,而且還需要大量勞動力,人力成本高,同時會延長項目週期。由於這是赤道幾內亞政府的重點項目,因此工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

在國內工程中,大跨梁一般會採用鋼結構(預製鋼構件)的形式實現,這樣不僅可以節省人力,還能夠滿足工期的要求。

但是在赤道幾內亞歐亞拉地區,根本沒有能夠吊裝大型鋼構件的機械設備。如果項目採用鋼結構方案,那麼需要在非洲本地購買大型汽車吊,項目結束後大型汽車吊無法繼續使用,只能折舊處理或運回國內,這顯然會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在技術受限的條件下,工程需要同時滿足質量、成本和工期的要求。借用電影“太行山上”的臺詞“要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踩碎哪個都不行”,這對項目施工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海外施工最大的難點往往在於項目的工程管理。

比如因為文化差異,施工第一步需要平整場地,因此需要“推森林”,但是原始森林中有木棉樹,這是赤道幾內亞的國樹(赤道幾內亞的國旗中部圖案就是木棉樹),當地政府不允許砍伐或者燒燬,這與工程施工是矛盾的。

面對這一問題,項目部與當地“鄉賢”溝通,通過“購買”木方的方式獲得這片森林的開採權,從而才能機械進場平整場地。

另外,不同國家建築標準的差異對施工進度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赤道幾內亞政府委託的監理單位是意大利公司,採用歐洲規範;而中國企業的圖紙設計均採用國標,兩套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沒有誰對誰錯),因此施工企業需要花很大的精力與監理單位進行協調,甚至需要將規範公式重新進行推導來說服意大利監理,這極大地延緩了施工進度。

此外,原料採購也存在一定的挑戰。赤道幾內亞工業基礎薄弱,本地建築原材料的質量參差不齊,幾乎所有的工業產品均依賴進口,因此建築材料需要大量從國內海運或向第三國購買,這對項目質量、工期和施工成本均是一個挑戰。

例如,赤道幾內亞國內缺少河砂,而河砂也不可能從國外進口,因此製備砂漿時用石粉作為機制砂替代河砂,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漿”的力學性能。

中國在非洲建雄安新區 造福當地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