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一、央行斥資2000億,定向支持小微金融

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不低於AA級的小微企業、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新納入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

6月20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主要措施包括增加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下調利率,提高貸款利息免徵增值稅上限,提高國家融資擔保資金對小微企業的擔保金額。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6月24日央行宣佈,通過定向降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行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約7000億。

其中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6月25日央行宣佈,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1500億元,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

政策頻出我們發現所有這些政策的主要側重點都有三個方面:一是降低小微貸款資金的成本,監管層希望銀行小微資金成本降低後更願意從事小微金融業務,也希望小微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得到融資。二是提高小微貸款的流動性,比如納入中期借貸便利合格抵押品範圍等。三是提高小微金融的安全性

,比如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小微融資擔保金額不低於80%。

二、小微金融現狀:城商農商崛起

根據上面的政策,我們看出央行直接釋放出2000億元,佔當前我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2萬億的0.6%,根據wind中小微貸款餘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小型企業貸款餘額+微型企業貸款餘額+個體工商戶貸款餘額+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的統計口徑,這32萬億中有24萬億是商業銀行提供的,其中主力是國有商業銀行,但是從份額來看,2015年以來國有行和股份行的佔比一直處於下降趨勢,城商行和農商行逆勢上漲,今年第一季度合起來的份額已經達到50%。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小微金融的重要意義就是服務那些在傳統銀行授信之外的長尾客戶,比如工商個體戶和小企業。但是這些客戶往往授信不足,隨著門檻的降低,違約的風險就有可能會相應提高,不良率會上升,控制風險所需要的貸前審查、貸後管理的工作量就會增加,人力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那麼從現有的銀行發展戰略和監管環境來考慮,銀行有沒有動力來發展小微金融呢?

三、內在動力是提高利率或降低成本

現實中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比如銀行有監管的限制,有報表和股價的考慮,也有行長們業績考核的動因,雖然這些目標的最終都是希望銀行更好,但是這個“好”是一個複雜的標準,為了在合理的範圍內讓這個問題更直觀,利於建模,我們將它簡化成一個線性規劃問題,如果將這個問題模擬成一個工廠生產的決策問題,三種成品是小微貸款、對公貸款和零售貸款,所以小微貸款、對公貸款和零售貸款是三個決策變量,假如分別是X1、X2、X3。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小微貸款的概念在不同標準下劃分範圍略有不同,但是基本都包含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其中有的是對公的(小微企業貸款),有的是對個人的經營性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所以有的銀行將小微算作對公,有的算作零售,我們主要是為了計算小微在新增的銀行信貸中的份額,所以單獨將它拿出來,和對公(主要是大型企業)、零售並列。

這是一個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限制條件是不良貸款率和風險資本。

首先,我們需要將這個問題涉及的幾種變量進行估計:

1、信貸總額

影響信貸額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

一是MPA考核中的廣義信貸增速。銀行投放信貸額度是受到MPA考核監管的,具體來說就是我國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政策(MPA)中有一個大類就是資產負債情況,其中有一項廣義信貸增速,以M2增速為對標,超出一定範圍不得分。

二是風險資本,對於資本金不太夠用的銀行來說,可能存在因為風險資本計提而限制信貸額度的情況,本來風險資本也可以作為一個限制條件或者目標函數來考慮,但是它根本還是因為信貸額度而對決策有影響,所以就歸入信貸額度中考慮了。

小微貸款適用於75%的優惠風險權重,普通對公一般是100%,零售除了個人住房抵押貸款50%,其他都是100%。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也有一定騰挪額度、發放更多信貸的動力,具體方法包括:

第一是銀行間額度交換或者資產代持。第二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第三是銀登中心掛牌,進行非標轉標。第四是“銀信合作”或“銀證信合作”以同業的形式通過通道發放貸款。第五是上市或發放二級資本債來增加銀行資本金,適用於資本金不足而影響信貸額度的銀行。

加上在銀行的現實運行中,會存在一些信貸自然到期,考核節點等對額度也有一定影響,所以銀行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段剩餘的信貸額度不好估計,不如就用風險資本總量為1來計算,則滿足0.75 X1+X2+ X3=1。

2、利率

利率,就是產品的價格,我們的“銀行工廠”中有三種產品:小微、對公和零售。他們的利率都是由無風險利率、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資金成本)、合理利潤和風險溢價四個部分組成,即

信貸利率=無風險利率+成本+風險溢價+合理利潤

從正常情況來看,零售和小微的成本比較高,但是零售相對風險低,所以小微應該比零售的利率高一些,對公雖然成本低,但是風險比較高。

雖然定價行為也是MPA考核中的一大類,但是考核的標準不是很嚴,在基準利率上下浮動50%以內基本都合格,所以貸款利率目前已經處於比較市場化的情況,銀行在定價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資質進行調節,並且不同銀行的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不同,也影響他們定價的考量,所以我們根據網絡信息給出一個大概的估計: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3、資金成本

資金成本,就是“原材料”的價格,這是監管鼓勵小微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根據政策梳理我們大概計算出銀行從事小微、對公和零售的資金成本分別是: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根據2017年各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計息負債計算得到銀行的算數平均資金成本是2.25%,在央行對小微降稅、降準和降息(根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根據期限不同在3.25%到3.85%之間,支小下調0.5個百分點後在2.75%到3.35%之間,用最低的來看2.75%的利率高於存款利率,低於資本市場利率。)後,再加上增量資金和其他補貼政策,我們假設小微的資金成本也下調0.5個百分點,是1.75%。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4、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也是“原材料”的價格,根據調研情況來看,銀行在小微和大中型企業之間人力成本的差別主要是在同樣一套流程和成本下,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偏小,所以相應同樣的貸款額度下,小微貸款的成本就比較低,比如同樣一筆1億的資金,是大中型企業一筆貸款的資金量,但是小微企業要放多筆,就需要多倍的流程和人力資本。

實際過程中銀行對大中企業和小微企業同樣一筆業務的人力成本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微企業需要頻繁調研來驗證企業是不是還在,在徵信困難的情況下需要去貸款人的周邊詢問一下他的信用情況,這些都是成本,但是我們做一個指導性的粗略估計,這些暫時不計。

我們用銀行總的人力成本均攤在銀行的各種收入上,計算出公司類貸款所需要的總的人力成本,然後再用平均規模估計出一筆貸款所需要的人力成本,具體方法就是:將銀行的營業收入分為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大概是營業收入的80%,然後將利息收入再分為發放貸款和墊款和其他生息資產收入,發放貸款和墊款佔利息收入的60%,再次將發放貸款和墊款分為公司類貸款和其他類貸款,公司類貸款佔發放貸款和墊款的60%,綜合起來公司類貸款大概為營業收入貢獻了30%,也可以認為總的人力成本中有30%用在了公司貸款上。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我們根據2017年年報,分別隨機選擇了一家國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進行計算,得到這些銀行每1億貸款餘額的人力成本分別是56萬、58萬和48萬,可以大概估計在50萬左右。

在根據我國對大中、中小和小微的定義結合我們的市場調研情況,假如普通對公的單筆額度平均在5000萬左右,小微500萬(對公略被低估、小微被高估,但是主要是為了衡量他們的成本,其實人力成本在實行過程中存在被平均的情況,所以讓兩個數接近一些更符合實際情況)。

則1億資金放給普通對公2筆,需要100萬人力成本,也就是1%,小微信貸20筆,需要1000萬人力成本,也就是10%。

從整體上我們估計小微、對公和零售的在同樣1億信貸額度情況下的人力成本分別如下: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5、不良率

不良率的監管上限是5%,根據央行公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是2.75%,比大型企業高1.7個百分點,也就是大型企業是1.05%。

2015年3月6日,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監會關於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為了鼓勵小微貸款,允許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以內,不作為內部對小微企業業務主辦部門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當前小微差不多高出大型企業1.7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的規定給小微預留出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銀行實際不會讓不良率一下子增長過快,所以我們還是用2.75%和1.05%進行計算。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三種貸款的不良率都在5%一下,所以如果限制條件設成5%對實際運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小微、對公和零售中不良率最高的就是小微,全部走的做小微不良率最多就是2.75%,不會達到5%,所以這個不良率的限制條件要在2.75%以下才有意義,假設為2.5%。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將上述條件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出,從銀行的角度上來看,零售業務雖然不良率較低,但是每單位能獲得的淨利潤也比較低,從每單位淨利潤和不良率的角度上來看,對公是最好的業務,不良低,利潤又高,但是隨著銀行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在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前銀行的業務是比較依賴地域的,雖然他們都知道對公業務“品質高”,但是也不是想做多少就有多少的,尤其是當對公業務進入瓶頸後,零售和小微就開始紛紛成為銀行拓展的領域,這也是這幾年銀行發展的趨勢。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從小微和對公業務進行對比我們發現,影響銀行拓展小微業務的主要障礙不是資金成本,而是人力成本,因為通過降準、降稅和降息為小微業務降低資金成本對銀行的淨利潤來說幫助不大,降低人力成本才是真正解決銀行從事小微金融的痛點。

銀行的每單位資金的淨利潤表示為:

每單位資金淨利潤=利率-資金成本-人力成本

將風險資本的限制條件分別帶入目標函數和不良率的限制條件中,在圖表【11】數據情況下銀行在小微、對公和零售上進行決策的最優解是小微和零售是0,對公是1。

實際銀行是不可能只做大中企業的對公業務的,但是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在綜合不良率、資金成本、人力成本和風險資本計提的考慮下,對公業務還是存在一定的優勢的,但是如果這些數據變化一下,情況可能就不同了。

在上述數據的基礎上,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讓銀行擴大小微的規模,主要的做法包括:第一,提高小微貸款的利率,第二降低小微貸款的成本。放到公式裡看他們的作用都是一樣的,都是增加X1的係數,那X1的係數要增大到什麼程度才能讓銀行有主動增加小微金融的規模呢?

經過計算,我們得到每單位淨利潤在1.7%的情況下銀行才有擴大小微金融規模的動力,比當前提高0.45個百分點,要求利率13.45%。

具體到落實上,就是銀行提高小微金融利率0.5個百分點或者降低小微金融成本0.5個百分點。

當滿足了這個利率的情況下,新增銀行信貸中小微貸款有望提高到31%的份額,當前我國小微金融佔非金融企業部門貸款的份額已經達到30%,並且開始呈現平穩發展的趨勢。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對公業務是一項非常依賴周邊環境的業務,部分估算的數據在不同銀行中也有所不同,帶入後可能會存在比較大的差異,方法僅供參考。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當前各銀行也在相應號召積極發展小微金融,主要措施包括:第一,修改員工考核指標,向小微傾斜。第二,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從對公中分離出小微部門,設立專人負責,劃撥專門的小微金融額度。第三,採用更全面的徵信方式,提高審批效率。

但是,在響應過後,銀行是否有動力持續擴大小微的關鍵在於現有監管環境和利率環境下小微是否具有持續營利能力,這也是小微金融在政策紅利期過去後仍然能夠堅挺發展的內生動力。

圈裡有句話:小紅靠捧,大紅靠命。小微金融想要紅,除了央行的力捧,還要看自己。

小微金融能否走紅?(聯訊證券李奇霖、常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