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1)小孩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無知

閒來無事,看了一期《媽媽是超人》,裡頭有一件事令我特別震驚。

有人問安迪,“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去外太空,你會帶什麼?”

我想,小孩子嘛,應該回答帶爸爸媽媽之類的吧。

《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氧氣。”安迪脫口而出。

“你覺得月亮上面有什麼?”對方接著問。

當時我還在想,應該他會說是玉兔、嫦娥之類的吧。

“隕石、行星、空間站,”安迪又一次脫口而出。

聽到兒子的回答,黃聖依感慨:“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像個小孩。”

我的感覺跟黃聖依差不多,但更令我震驚的是,這件事顛覆了我以往對小孩的認識:小孩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幼稚。

說起小孩,我們想到的大多是天真、可愛、無知、弱小這樣的標籤。在我們心裡,他們是這個世界最需要保護的人。我們跟他們說雙聲疊詞,給他們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告訴他們努力就有收穫,善有善報,世界是美好的。

在他們面前,我們甚至有意掩飾所有東西不好的一面,為他們抵禦外界的紛擾,讓他們活在美好之中。

但這樣真的好嗎?

《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2)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後果

我相信安迪的“早熟”並非個例,作為個體,大多數小孩都有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和認知能力,尤其是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個8歲的小孩不見得比一個12歲的小孩懂得少。

既然這樣,我們以往對小孩的過度保護真的有必要嗎?

于丹在《論語》中講述了憤青的來源,憤青之所以成為憤青,主要是接受不了理想和現實的的巨大落差導致。比如小時候,大人總有意無意告訴小孩,世界是美好的,人心都是善良的,公主和王子都是會在一起的。

當小孩一天天長大,發現世界並非像大人描述的那般美好。相反,它充斥著冷酷、欺騙、邪惡。他們便會產生厭世情緒,看什麼都不順眼。他們一面適應不了眼前的現實,又無從逃避,憤青由此產生。

過度的保護造成他們變成憤青,那還不算嚴重,因為時間可以治癒這一切,只要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時間,他們終能適應殘酷的社會。

過度保護的另一個嚴重的後果是,我們刻意營造的美好,會讓小孩在現實世界受盡傷害。

《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前段時間“滴滴網約車空姐遇害”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人說是滴滴平臺審核流程和管理體系不嚴導致。但我看到這件事的第一個想法是,這個女生也太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了。

怎麼凌晨了還獨自一人打的呢,而且還是安全保障比較小的順風車。

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遇害空姐平時是一個謹慎之人,或者知悉社會險惡,就不會在這個時候搭車,更不會選擇安全係數比較小的順風車,傷害也許能避免。

空姐的自我防範意識如此薄弱,為人如此單純,我想多少跟家庭的過度保護有關。

曾看到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學醫的媽媽,每天都要小孩洗手,不許他碰髒的東西,結果出乎意料,小孩5歲的時候死於皮膚病。因為過度防護,小孩的皮膚失去了對病菌的抵抗能力。

我們很多父母,是不是也像這位母親一樣。一心呵護自己的小孩,結果好心辦壞事,最終害了他。就像丈夫對自己的老婆說,你在家待著,我養著你。結果,養著養著,妻子失去了生存的技能,失去對這個社會的理解能力。最終變脆弱無比,不堪一擊。

(3)告訴孩子真相,是對他最好的保護

那我們應該做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把小孩當做大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從小就讓他知悉世界的險惡,並且告訴他如何在險惡中保護好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孩子是我們死後還活很久的人,既然如此,我們能給予他最好的肯定不是學區房、不是花不完的錢財,而是一個強大的自我。

在《我的前半生》裡,有一件事很令我受用。

《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賀函跟子君、平兒去飯店吃飯,在坐著等菜上的瞬間,旁邊過來一個乞討者。乞討者是個啞巴,很年輕,也就15、16歲的樣子,在三人面前指手畫腳,意思是自己很餓,能不能施捨點錢。平兒估計沒看過這種場面,有些無所適從,覺得對方很可憐,不由得向媽媽投去求助的目光。

子君雖然覺得對方可能是訛詐,但是當著小孩的面,她不想讓他早早知道世界黑暗的一面。正猶豫的瞬間,賀函告訴平兒,“假的。”

說完,賀函招呼啞巴過來,給了他100塊,告訴啞巴,“你去跟服務員說一聲,我們要2杯檸檬,剩下的錢就是你的了。”然後,啞巴拿著錢,腳步輕盈地走向吧檯……

平兒盯著啞巴遠去的背影,突然驚叫:“他原來會說話!”

賀函笑笑不語,告訴平兒,以後看到類似的情況要懂得辨別,而不是一味的施同情,獻愛心。

《媽媽是超人》:我們欠孩子一個真相

賀函給平兒上了一課:這個世界很殘酷,你要隨時提高警惕,並且懂得保護自己。

(4)從小教會孩子辨別是非,保護自己

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從私人的角度來說,是希望小孩有個美好的童年,不過早的沾染世俗的暴戾。諸不知,過度的保護反而另一種傷害。

孩子,早晚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獨自面對殘酷的世界。既然終究要面對,我們為何不從小就告訴他真相,讓他接觸真實,感知真實。

龍應臺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所以說,這一世,與孩子之間,我們再不捨,也終究要分離。而離開之前,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定是教會他如何在殘酷的世界保護好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