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刷馆 没有什么是英国人搬不走的——大英博物馆古希腊馆


去过希腊的人,一定都去过帕特农神殿,也一定知道,如今的帕特农神殿除了几根残破的柱子和散落的碎石,其余部位均为现代仿品。然而实际上帕特农神殿并未从此消失,这座雄伟宫殿的绝大部分都被英国人搬进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另一镇馆之宝——雅典卫城帕特农神殿大理石雕,位于古希腊罗马馆中一个专门的分馆,帕特农馆。这里展出从神殿上野蛮割取的19幅独立浮雕、15块墙面、56块中楣浮雕、1个女像柱和13个大理石头部雕像。

帕特农神殿建于公元前447~438年,可以说是古希腊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然而,任何一个走向衰退的文明必然无力完整捍卫其民族文化,历经沧桑的帕特农神殿经历了罗马人和土耳其人先后带来的战火蹂躏,本已残破不堪。而18世纪下半叶欧洲列强的到来更使帕特农神殿迎来了一场文化浩劫,这也成了希腊人心中永恒的伤痛。


据传在1799-1803年间,第七代额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在任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期间,发现奥斯曼士兵把当时作为军事要塞的卫城中的雕像和石料作为普通石料挪作他用,这位酷爱希腊建筑的伯爵这个心疼啊!于是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外交官的职务之便获得了从帕特农神殿拆除及搬运石料的许可。

这一切行为都是他个人出资的,本来是想将这些柱子啊、壁画啊、雕像啊都搬到自己家里装修用,结果拆着拆着,发现钱不够了。为了弥补亏空,伯爵忍痛割爱将这些石头低价出售给大英博物馆和拿破仑,猜想在他心里,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古迹,即使搬不回自己家中,也想让他们完好的存在于世上吧。

帕特农馆明显的区分为左中右三个展区。左边的狭长展区用来陈列帕特农神殿的浮雕带,浮雕带上主要描绘了古希腊一些著名的战争、神话传说及祭司们进行祭拜的场面。不得不服的是,从浮雕中人物所处的位置以及衣着,历史学家能变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跟随导览讲解器的讲解,这些浮刻在大理石上的形象跃然而出,变得更加立体。


帕特农馆最右边陈列着从帕特农神殿三角形门楣上切割下来的群雕,这些高浮雕不同于普通的浮雕,他们的形象几乎要从石头上跳出来了。近似圆雕的高浮雕手法和渐远形体的大小交错排列,最大限度地暗示了空间的深度,整个构图形式则给予观者以强烈的运动感和冲击力。这一系列浮雕主要讲述了希腊人和半人马人的故事。

半人马是希腊传说中半人半马的怪物,又称山杜尔人,生性残暴,酗酒色情。他们的祖先是拉皮斯国王与千王之王宙斯的大老婆赫拉幻象的后代。

好吧,这里要说一点儿奇葩的希腊神话了。据说拉皮斯国王就是一个喜欢酗酒的大色魔,一次在宴会上公然调戏赫拉,宙斯为了报复,帮赫拉用云制造了一个假赫拉,结果这没出息的拉皮斯国王妥妥上钩,并使这片儿云生出了一只半人半马的怪物=,=。这就是半人马的祖先。半人马石雕讲述了拉皮斯人和半人马的战斗。在拉皮斯部落的婚礼上,受邀参加的半人马酒后乱性,试图抢走新娘,引发了这场希腊传说中著名的大战。


看过我雅典游记的朋友们也许还记得,我曾提到过帕特农神殿旁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这座由六根女神像作为柱子的神殿可以说在希腊境内也是独一无二。现在这座神殿的六根石柱均为仿品,其中五根真品存放在目前暂时关闭的卫城博物馆,而被人们看到最多原迹的则是被额尔金伯爵搬回英国的这根

帕特农馆的中厅除了一些古希腊雕像外,最引人瞩目的是涅瑞伊得斯纪念碑,这座碑亭又被成为“海中仙女碑”,是一座来自土耳其的古希腊风格建筑。现在看到的版本为大英博物馆对地震后摧毁的碑亭的复原版。 帕特农神殿的展品无疑是希腊古典雕刻遗迹中最伟大的作品。希腊浮雕艺术建立在卓越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解剖准确,表现出希腊人在写实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

除帕特农馆外,古希腊罗马馆按年代展出古希腊及古罗马各时期文物,作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这部分展品也是相当精彩,各种器物上不乏精美人体比例的雕塑,当然了,讲述的都是希腊神话里骄奢淫逸的众神生活,简直就是“神会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