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作者|張家欣

夏天,看懸疑的季節。

昏昏欲睡時來一點燒腦刺激,酷暑難耐中來一點透骨清涼。影視工作者顯然也深諳此道,去年夏天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使徒行者2》,三大視頻平臺不約而同拿出懸疑劇同期對打,均點擊口碑不俗。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相較而言,今年的懸疑劇似乎和整個今年劇集市場一樣,稍欠火候。除攜前作威力的《法醫秦明2》仍名列前茅,其他懸疑劇啞火的不少。

懸疑題材在國內原本屬小眾。厚積薄發,才有去年的大好局面。在懸疑影視開發如火如荼的時候,其創作源頭是否開始出現供血不足?才會造成懸疑題材市場已現,作品卻一時沒能跟上。一群人想在“黑煤窯”裡尋找答案。

6月底,京郊一座廢棄煤礦,網易雲閱讀搞了場名為“24H極限追蹤”的活動。懸疑作家帶隊粉絲進行廢礦探險,粉絲由此取材在24小時內完成懸疑短篇創作。

當然,這樣的活動,其實還是拋磚引玉的跨界線下運營。方興未艾的懸疑題材究竟有何痛點,它將去向何方,是一個更需要拿出懸疑推理精神的問題。

神探都長夏洛克那樣?

從《心理罪》成為黑馬,到《白夜追兇》大爆,懸疑題材劇正展現出廣闊前景。而另一方面,觀眾的審美與標準也愈發挑剔、嚴格。這種高度嚴密的推理故事可不是輕易就能攢出來的,於是,一大波製片人、導演將目光瞄向已經過市場驗證的小說IP。

東野圭吾成為中國購買日本IP熱的最大贏家,近20部作品被中國金主收入囊中。同時國內擁有固定粉絲群的知名懸疑作家開始走向大眾,或操刀劇集,這都證明了懸疑題材的巨大IP缺口。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懸疑劇集的爆紅,是有巨大的題材紅利存在的。像《心理罪》、《盜墓筆記》、《法醫秦明》,它們都誕生在相對市場空白期,並取得了逆襲式的成功。

但任何頭部效應太明顯的題材,都很容易被消耗殆盡,因為後來人很容易陷入模仿的怪圈。

比如,國產懸疑主角形象就呈現出高度同質化,他們大多有這些毛病:強迫症、潔癖、智商高、情商低,總之就是都很像神探夏洛克。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高人氣懸疑IP短時間內重複拍攝也是個問題。不同於其他題材,這可是懸疑啊,揭秘之後的觀看趣味就會驟降。但像《心理罪》就同時拍了網劇版和電影版,電影版的效果就明顯遞減。而《嫌疑人x的獻身》更是被亞洲各國反覆翻拍,再精妙的懸疑設計,都讓人開始習以為常。

公允的說,懸疑的創作門檻高於言情、玄幻等大眾題材。因此,相對於快速開發的IP衍生需求,上游其實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跡象。

很多文學平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咪咕閱讀設立了懸疑社,說要“聯合出版至少20種懸疑係列紙質書,培養至少10位百萬收入的作家”。閱文與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攜手打造了一條懸疑小說產品線。命名巧了,也是“懸疑社”,還要涉及影視、動畫、遊戲等的開發。

但無論哪家,其對創作的扶持,都還未形成系統性孵化,仍然停留在運作已有IP、出版紙質書、提高作家收入等傳統動作。這當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對於目前在眾多題材中罕見的出現供小於求狀況的懸疑IP,需要的可能是根本性創新。

懸疑,不僅是腦洞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都市人群具有對獵奇和刺激的本能渴求。我們忍不住在彈幕和評論裡推測兇手、分析案情、解析細節、甚至討人厭的劇透。懸疑題材能夠激發受眾強烈的參與慾望,這是懸疑閱讀的天然優勢,事實上也是懸疑創作的優勢。

演而優則導,讀而優則寫。懸疑小說家,常常也是從懸疑愛好者升級而來的。只是懸疑的創作難度常常限制了人們走出第一步,如果能在受眾群體之間營造創作氣氛和設置表達出口,就能有利提高懸疑創作的活躍度和生命力。

為此,網易雲閱讀啟動了專屬於懸疑創作者和愛好者的主題活動“第六感創想計劃”,首次將線上的愛好落實到了線下,從全新角度切入,試圖攪動懸疑文學的創作源頭。

開篇提到的“24H極限追蹤”,就是其首期活動。它以城市探險和限時懸疑創作為核心主題,探險現場是北京郊外一座曾年產百萬噸煤的大礦,當年超過5000人聚集的土地,現在空無一人,已成廢墟。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探險由懸疑作家紫金陳、宇塵、邪靈一把刀和金子息帶隊,粉絲隨機分組,各組導師依據廢礦背景資料事先確定創作方向,組員據此從探險中取材。探險過後,嘉賓導師分享懸疑創作經驗,粉絲則用24小時完成短篇懸疑創作。

“24小時,北京廢棄礦場”這種關鍵詞的組合立馬讓人腦洞大開,郊外廢礦也的確很有感覺: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參加者在廢棄礦場的探險中獲取靈感,並在知名懸疑作者的指導下,將腦洞具化為作品。網易雲閱讀則為這些作品提供展示的平臺。此外,網易雲閱讀還將為優秀作品製作有聲書,拍攝主題視頻和微電影。

一方面,懸疑愛好者們得以真正參與到高階的懸疑創作中去。另一方面,網易雲閱讀有意利用平臺矩陣,打造IP圈首個懸疑探險粉絲活動品牌。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據介紹,網易雲閱讀“第六感創想計劃”除了“24H極限追蹤”,還將舉辦懸疑名家的主題分享、懸疑推理遊戲等豐富的線下活動。

“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粉絲和作者可以有機會親身感受到這類題材的魅力,並讓這種魅力從文字進一步延展,變得更具象化,立體化,進而啟發更多的腦洞和想象力。”網易雲閱讀相關負責人表示。

懸疑題材進化論

相較於愛情等大熱題材,懸疑確實不算是最主流的類型,但卻一直擁有自己的核心受眾,並且被其格外喜愛。他們雖口味“刁鑽”,但一旦被滿足便會成為最忠實的擁躉。而他們又往往是網絡上的活躍者,生活中的薦片人。被他們看中的劇,總是能得到最好的“安利”效果。

懸疑類型作品,也正是因為和掌握網絡話語權的年輕、高知、活躍觀劇群體高度重合,才能迅速取得口碑發酵的成果。

正因如此,高黏性且高創造性的懸疑受眾本身,可能就是懸疑的關鍵突破點。而盤活這一力量,也少不了平臺的有效運營。

由於網易系產品的用戶屬性,對現實懸疑題材本來就有更高興趣。與此同時,雲閱讀有意識網羅了一批優秀的懸疑題材創作者,包括君不賤、吳半仙、厭筆川、邪靈一把刀、宇塵等,平臺已經對懸疑愛好者形成了有力的聚集效應。不同於一些平臺的低齡用戶主導,在雲閱讀中,懸疑影視類IP的目標人群——25-35歲的用戶佔比高達70%。

網易雲閱讀的《追蹤師》、《法醫秦明系列》、《夜行者:平妖二十年》等長期佔據暢銷榜和點擊榜前茅,宇塵作品網易雲閱讀點擊量超過1.35億,其代表作《無罪謀殺》有聲書在喜馬拉雅的播放量已經超過2.3億。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網易雲閱讀的第六感創想計劃,除了通過音漫影遊聯動,為粉絲群體提供了更多的沉浸式體驗之外。還從商業角度,為合作方提供了全版權授權、項目投資、定向合作、定製、預售等豐富的合作模式。

把讀者“困”在廢棄礦場24小時,網易雲閱讀想幹嘛?

“有人說,懸疑驚悚類型的市場空間相對狹窄,不像漫威的電影是全民狂歡。但我不這麼認為,其實在好萊塢,很多懸疑驚悚片也能達到跟大片一樣的影響力和票房。” 懸疑作家蔡駿表示。

他同時認為,懸疑影視作品成本相對較低,靠劇情而不是大場景、大演員吸引觀眾,因此性價比更高,對製片方來說盈利空間更大。“很多導演都喜歡懸疑驚悚題材,因為它能充分展示導演的才華。”

隨著此前大熱的玄幻、古裝題材進入調整期,各種小眾類型影視劇紛紛嶄露頭角,開始了其走向主流的進程,並帶動IP市場也開始新一輪洗牌。

但在投身懸疑熱潮的同時,我們不會忘掉浮躁的資本是如何迅速榨乾玄幻的。只有內容創作與產業鏈並行,才不會讓具備差異化魅力的懸疑,成為下一個同質化的賺錢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