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怎麼了?2018上半年經濟增速十強城市中差點墊底

摘要:世界是平的,但世界的霸權終究是不變的

重慶怎麼了?2018上半年經濟增速十強城市中差點墊底

撰文|張銀銀

2018上半年GDP成績單各省基本出爐,總量上,廣東省和江蘇省經濟總量均為4萬億元級別,位居全國第一和第二。山東省、浙江省和河南省緊隨其後。五省份經濟總量排名與去年同期保持一致。

四川省和湖北省總量排名趕超河北省,位居全國第6和第7。河北省排名同比下降兩名,位居第8。天津市和重慶市總量排名同比去年都下滑一名,分別位列第17和18,兩省份被江西省趕超。

增速上,貴州省是目前唯一一個兩位數增長的省份,以10.0%的成績暫居全國第一。

在全國經濟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0.1個百分點的環境下,19省份增速同比放緩。其中,重慶市增速放緩幅度最大,達4個百分點。GDP增速放緩幅度較大的還有天津市,同比回落3.5個百分點。

令人意外的是重慶。去年一路高歌猛進超越了天津,今年上半年增幅大幅放緩。在十強城市中排在倒數第三。

對比重慶2017和2018一季度的部分數據。

2018年Q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3.3%,第二產業下降8.1%,第三產業增長11.0%。從分版塊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7%,工業投資下降8.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7.8%。

2017年Q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4.1%;第二產業增長17.6%;第三產業投增長8.5%。分版塊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6.3%;工業投資增長17.8%;房地產開發投資740.66億元,下降0.8%。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重慶工業投資增速從2017年Q1的17.8%的增速,轉為2018年Q1的8.2%的負增長。

重慶將終結高速增長階段,從此一蹶不振,被強省會打得滿地找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此,槓桿遊戲談談自己的看法。

重慶怎麼了?2018上半年經濟增速十強城市中差點墊底

上半年的數據表明,汽車製造業、消費品行業的下降,有行業背景,也有重慶自己相關企業的問題;整體固投、工業投資的乏力,更加拉低了經濟增速。

投資不力,這和重慶特殊的環境有關,不需要多說。一旦當地局面穩定,宏觀上信用相對寬鬆,實際立馬就可以改善。

所以,重慶經濟數據要回升一點不難。難的是,重慶要真心從高增長過度到高質量階段,產業結構要取得進步。

重慶今天遇到的困難,足以讓這座城市新的主政者明白,完成城市化、工業化和產業更多元、結構升級之間需要平衡共進。

很多東西,是地理區位決定的,只要人不犯傻,只要給與足夠的資源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不會大變。恰恰,暫時的增速和結構壓力,就像人生小病,那是正常的,也是好事。

今天,重慶的優勢不僅僅在於處於長江沿岸,作為海洋文明的延伸,世界大邏輯依舊未變。還在於,最高層給了重慶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

重慶還有一個劣勢,同時也是優勢在於,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市域,繼續工業化、城市化、城鄉大基建需求,在超級城市中可以提升的空間和體量最大。

這本身就是巨大機會,是維持較快增長的抓手。當然,一邊城市化、工業化,一邊藉此輪經濟滑坡反思,實現結構優化,那是最好。

譬如在難看的數據中,槓桿遊戲就發現,重慶產業結構也在悄然變化。

傳統工業下滑部分,是好事,淘汰部分落後;

戰略新興產業增速非常快,一降一升未來結構會更好;

工業投資滑坡,因為前任項目大量展期或者黃了,新的項目簽約落地需要時間。局面穩定後,新項目一上馬,工業投資馬上回升。到時數據自然好看。

重慶怎麼了?2018上半年經濟增速十強城市中差點墊底

世界變局這百多年來,我國一直強盛的城市有幾個,基本並不是這些目前的強省會。從總量上說,沿海受益最大的是香港、廣州佛山等、上海、天津、青島等,以及廣義的杭州、寧波、蘇州、南京等長三角區域,他們才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格局後不敗的奇蹟。

內地方面,武漢、重慶,是中國近現代、我們的工業革命後最大的贏家。今天,我們談論的大部分強省會,恰恰是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發展中,相對地位下降的。

這一波,靠聚力,強省會確實會起來。只是,槓桿遊戲要說的是,放到自己省內如此,放到全國,你會發現,中國的城市格局,和目前比,最終什麼都沒改變。

大變局,一定要在強大外部力量,或是戰爭、疾病瘟疫、或是人類生產力、科技大變革,或是改革開放這樣的偉大壯舉中,才會發生。

北京咱沒法說。其他,香港、上海、廣州、天津、武漢、重慶是其地理位置、大海、大江、大港口所決定的。海洋經濟(藍色文明,海洋文明溯江而上)的邏輯,迄今為止還沒有逆轉。

很大程度上說,世界是平的,但世界的霸權終究是不變的。

重慶今天的失速,不必妄自菲薄,但同時也需要接受更多的批評。沒有一個城市會因為罵而失敗,一個城市可以得到如此多的關注,恰恰說明其地位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