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真的來了5大變化和20種選課模式,孩子未滿16歲必看!

新高考真的來了!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廣東省屬於高考綜合改革第三批試點省份,按計劃應在2018年8月份出臺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並從2018年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開始正式實施。9月後進入高中的學生,都將受到影響!這裡有幾點重要信息,高中生和家長必須提前知道!

新高考真的來了5大變化和20種選課模式,孩子未滿16歲必看!

1

新高考3+【6選3】是怎麼回事?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選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麼什麼是“3+【6選3】”呢?

“3”代表語文、數學、外語3門高考核心科目,而“6選3”則是由學生從6門可選科目中選擇的3門科目。

相較於以往“3+X”的考試形式,“3+【6選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壘,可以說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享用”文綜、理綜“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轉變,這樣的改革,具體帶來了如下的變化:

一是在錄取模式上

由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二是在考試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外語、文(理)科綜合科目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三是在考試時間上

由原來的6月一次進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試改為分兩次進行: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統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語考試上

由原來的學生外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改為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五是在計分方式上

考試總成績由原來的各科成績直接累加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

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3個選考科目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成績按等級賦分。根據規定,選考科目實行全省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評卷、統一公佈成績,確保考試成績真實可信。

2

大學規劃從高一就開始了?

新高考實行後,各年級大事表:

高一上:適應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點

高一下:夯實科目基礎,認知專業大類

高二上:學好各科科目,進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順利完成學考,認知細分專業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備戰選考科目

高三下:衝刺高考考試,學習志願填報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動後,把人生選擇前置,讓學生從高二、甚至高一就開始考慮畢業後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三年時間做好生涯規劃,成為更好的自己,為最終的選擇做好準備,便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是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還是便於填志願的科目?究其本質,我們得先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瞭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

3

學生要“早熟”起來 選科不可任性

“學生可選的科目組合多達20餘種。”高考改革是個龐大的工程,伴隨的是高校選拔的改革,怎麼選將決定學生的職業生涯,“針對選科,一般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但並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新高考真的來了5大變化和20種選課模式,孩子未滿16歲必看!

可以確定的是,學生選科不僅是學生面臨的選擇,也是擺在家長和學校老師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從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試點地區浙江、上海來看,物理因為難度高,被很多學生打進“冷宮”,結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點大學好專業錄取的恰巧是那些選了物理併發揮不錯的考生。

可見,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物理

01

熱能與動力工程

02

應用物理學

03

航天航空類和武器類

04

機械類

05

信息與電子科學類

06

海洋科學類

07

理論與應用力學

08

材料科學類

09

測控技術與儀器

10

工程力學

11

核工程與核技術學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來從事上述相關行業,就必須學好物理。

化學

01

化工與製藥類

02

生物科學類

03

應用化學

04

公共衛生及預防醫學類

05

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

06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

07

醫學技術類

08

林業工程類

09

地質學類

10

核工程類

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生物

01

生物工程類

02

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

03

環境科學類(生態學等)

04

醫學類(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等)

05

森林資源類

06

植物生產類(農學、園藝等)

07

環境生態類

08

動物生產類

09

動物醫學類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政治

01

馬克思主義理論類

02

哲學類(邏輯學、宗教學、倫理學等)

03

法學類

04

經濟學類(金融學、稅務學等)

05

公共管理類

06

歷史學類

07

教育學類

08

政治學類

09

工商管理類

10

社會學類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歷史

01

考古學

02

歷史學

03

民族學

04

世界歷史

05

漢語言文學

06

文物保護技術

07

地理學科

08

政治學科

09

中國共產黨歷史、馬克思主義研究等

地理

01

氣象類專業

02

旅遊業

03

地質勘探類

04

城市規劃類

05

水利水電類

06

酒店管理類

07

地圖測繪類(衛星遙感、GIS專業)

08

地理教育類

09

資源管理類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4

家長要“認真”起來 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新高考增加了學生選擇和考試的機會,同時,不僅看考分,考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優劣也成為影響錄取的一個因素,打破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但與此同時,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實際上從某種角度講,考生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可能會更累,在短期內要同時備考更多科目,這時家長幫忙取捨是門藝術。三科選考科目的出現,學校多會採用走班制和分層教學,這一塊怎麼引導孩子儘快適應是個關鍵。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難免為自家孩子的未來擔憂:

高中的學習進度那麼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時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學能力不行,到時候上了高中老師講得太快,怎麼辦?

有危機感是好事,家長可以趁著孩子還沒參加高考,讓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應的改變和調整:

1.讓孩子儘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發展孩子的優勢科目(可以作為未來高考的選考科目)。

2.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的課程進度快,有些知識點在課堂上沒法詳細解釋,所以孩子一定要學會在課後能夠自主學習,不然知識點漏洞越來越大,再想補就難了。

3.引導孩子重視學考。現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適合考前幾個月“臨時抱佛腳”的方法了,因為高二的學考等級會影響高考錄取,所以家長要督促孩子從高一開始就要及時把知識點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科目去學習,家長可以從這個點入手,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早早為孩子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間的關係,儘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響高考的錄取。

5

應對新高考順德高中有“新招”

順德一中:

將推三類校本課程改革

為應對“新高考”,順德一中在一年多前已及早佈局,校長帶隊派出多名骨幹教師赴江浙、上海等地學習“新高考”在當地的實踐。

順德一中副校長彭任清表示,為應對“新高考”,目前學校已在學習管理上做創新,將推行分層走班、分類管理的教育探索。值得注意的是,順德一中為保障“分層走班、分類管理”,配套推行導師制、學分制、合作制。

值得注意的是,順德一中將啟動校本課程改革。“所謂‘新高考’,其核心內容就是為學子提供多元課程。”彭任清表示,目前學校已著手醞釀校本課程全方位改革,未來將大量增加校本課程的課時和課程。

為適應“新高考”,順德一中還通盤考慮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將醞釀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在該校今年新高一中,將成立四類六個實驗班級,人才培養模式都將各有不同側重。

李兆基中學:

“走班制”將大力融入科創

日前,李兆基中學骨幹教師們集中在江浙地區學習“新高考”經驗。“我們有計劃對新高一進行分層走班的探索。”該校課程與教學指導中心主任魏朝輝透露。

“先探索興趣愛好類課程的走班。”魏朝輝表示,根據“新高考”的精神,因材施教是未來的方向,對此學校也將進行相關校本課程的調整和探索。“要針對學生未來想讀的專業、未來的職業設置一些有用的校本課程。”

魏朝輝說,李兆基中學是佛山高中多樣化發展的“樣本”之一,其科技創新類課程比較有特點,未來在一些校本課程改革及“走班制”探索中,將大力融入科創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