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演唱會上演現實版「疑犯追蹤」:AI連續鎖定2名逃犯!

張學友演唱會上演現實版“疑犯追蹤”:AI連續鎖定2名逃犯!

導 語

據悉,“歌神”張學友近幾月在世界各地巡迴開唱,而演唱會門票更是早早秒殺完售,十分難搶。或許是因為一票難得,連逃犯都冒著可能被抓捕的風險,堅持前往演唱會現場。

今年4月和5月初,先後有兩名嫌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被智慧安保人像識別功能鎖定,抓捕歸案

1

案情回顧

5月5日,在張學友贛州演唱會上,警方在安檢過程中,“利用AI高科技手段”現場抓獲逃犯一名。

而在此前,在4月7日的張學友南昌演唱會上,民警就曾將一名敖姓男子從看臺上帶離現場。據悉,該男子因涉嫌一起經濟案,被贛州市公安局列為網上追逃人員,在看演唱會時

被智慧安保人像識別功能鎖定,讓民警找到了他。

張學友演唱會上演現實版“疑犯追蹤”:AI連續鎖定2名逃犯!

據敖某交代,為了看張學友,前一天上午他和妻子朋友們驅車近100公里。在一場萬人演唱會上,他以為不會有人注意到他。

被抓獲時,敖某一臉木納的表情,沒有想到在演唱會上警方會注意到自己。事後受訪,該男子懊悔不已,稱:“早知道就不去了!”

的確,在6萬人中鎖定一個目標,對人來說不容易,但注意到他的,是AI。

這似乎應該是大熱影片《疑犯追蹤》或《頭號玩家》中的場景,但它確實真實發生了。

張學友演唱會上演現實版“疑犯追蹤”:AI連續鎖定2名逃犯!

美劇《疑犯追蹤》劇照

據瞭解,此次演唱會在正對著檢票口的地方增設了幾個攝像頭,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攝像頭攝取的信息能對接到相關數據庫。這個系統對進出檢票口的人員的數量進行統計,同時對人員的身份進行識別把控,直接與數據庫裡的存儲的人員數據進行篩選、比對

據媒體對現場安保民警的採訪,他表示,演唱會當天得到管控中心的消息,有一個管控人員已經進入場館進行活動。

張學友演唱會上演現實版“疑犯追蹤”:AI連續鎖定2名逃犯!

民警展示移動人像身份核驗系統(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2

智慧安保人像識別

智慧安保人像識別是什麼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面對海量的視頻及圖像信息,發現犯罪嫌疑人的線索,對警方來說一直是最迫切的需求。得益於人工智能在視頻內容的特徵提取、內容理解方面的天然優勢,智慧安保人像識別應運而生。

有些通過在前端攝像機內置人工智能芯片,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檢索運動對象,識別人像信息,並傳遞到後端人工智能的中心數據庫進行存儲,再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及智能分析能力,AI 可實現對嫌疑人信息進行實時分析,並給出最可能的線索建議,成為辦案人員的專家助手。

還有的,通過採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處理技術,以達到識別不同人身份的目的。通常包括:

  • 人臉檢測:判斷輸入圖像中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存在人臉,返回人臉所在的位置。

  • 關鍵點定位:確定人臉中眼角、鼻尖和嘴角等關鍵點所在的位置,為人臉的對齊和歸一化做準備。

  • 人臉歸一化:根據關鍵點的位置,採用相似變換,將人臉對齊到標準臉關鍵點,並裁剪成統一大小。

  • 特徵提取:利用海量數據,訓練卷積神經網絡;將人臉圖像表示成具有高層語義信息的特徵向量。

  • 特徵比對:主要是利用Metric Learning等技術,進一步提升識別準確率。

據BBC報道,目前在中國估計有1.7億臺攝像頭已經到位,預計未來三年將裝約4億臺新攝像頭。其中許多攝像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進行面部識別。

3

AI+安防正面臨的最大問題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AI+安防也並不是萬能的,在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中科院李子青就揭示了動態人臉監控存在的兩個問題:

  • 一是誤報率太高;

  • 二是沒有足夠的標註數據去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在某轄區中有 1000 路視頻抓拍人像,並且只有一個黑名單庫,假設每個攝像頭每 10 秒或者 5 秒抓拍一張人臉,該轄區每秒抓拍 100 張左右的圖像,每天產生 864 萬張抓拍人臉,跟 20 萬人的圖庫比對次數是 1.728 萬億次。在動態人臉監控上,按照較高水平 90% 的通過率來算,它每天的誤報個數約 200 個。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在國內想讓嫌犯無處躲藏,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不過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一目標或很快就能實現。

*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

大數據文摘(ID:BigDataDigest),作者:文摘君。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作者:正在練習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