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樂評:對搖滾的真愛是理性看待衰退

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本文轉自吉他聯盟,原標題《為什麼時代在發展,中國搖滾樂卻在衰退?》

搖滾樂單純作為一種音樂風格來說,當下的確是衰退了。

搖滾樂的黃金期在 70-90 年代。2000 年後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到了 2010 年以後,就更為明顯了。

這不是中國的問題,這是世界性的問題,並且世界搖滾樂的衰退和中國搖滾樂的衰退並不構成絕對的聯繫,這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此就不贅述了。

行舟樂評:對搖滾的真愛是理性看待衰退

這張圖是當下美國 Billboard 首頁欄目的截圖。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什麼風格是現在最流行的風格。

單說中國

我們如何評價一種音樂是否衰退或者振興,在我看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方法,就是看看這種音樂風格是否仍然在大眾的視野裡。

另外一種,則是我比較偏好的,

就是把這個時代的最優秀的搖滾樂作品,

和所謂的“最好的時代”的搖滾樂作品

比一比,

看一看,

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用這種方式來分一分高下。

討論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前提,

就是我們對搖滾樂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是有比較一致的認知的。

比如我說汪峰是搖滾,你說汪峰不搖滾,那麼這個事兒就沒法往下談了。

我對一種風格的定義不從精神層面定義,只從客觀的音樂層面上定義。

在搖滾這個風格下面的子分類有很多。

比如流行搖滾,比如朋克,比如前衛搖滾之類。

之所以談到這些,是我們首先要看清楚,

在這些屬於搖滾的子風格下,

中國的搖滾樂都曾經達到了什麼高度。

1.崔健的高度

行舟樂評:對搖滾的真愛是理性看待衰退

在30年前,崔健剛開始在中國做搖滾樂的時候,中國搖滾樂的風格是相對單一的。當然崔健的音樂在當時是很前衛的,很多東西到現在都不落伍。

就比如著名的《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野》。

古箏的使用極為大膽,放到現在,這樣的編曲也是十分大膽驚人的。

崔健把很多民族樂的元素很好的融入在了搖滾樂中。

這種搖滾風格如果用當下比較通用的標籤方式,是一首Alternative Rock。

而且30 年過去了。

崔健如今還保持著旺盛驚人的創作能力。

在 2015 年專輯《光凍》中,仍然有著令人驚豔的作品,比如《金色早晨》。

崔健老而彌堅,駕輕就熟的姿態,只能讓你感覺,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太牛逼了。

崔健退步了麼?絲毫沒有。

從 80 年代到今天,崔健從《一無所有》一路走來,

十年磨一劍,

所做的每一張唱片,都是與這個時代對話。

音樂語言雖然經歷過一段不成熟的時期,但是總有能夠讓你感嘆其高度的作品。

行舟樂評:作為中國搖滾教父,不管前30年,還是當下,老崔仍舊是那個痴迷搖滾的老崔,而且可貴的是老崔的作品緊跟時代而走,從來不脫軌。

2.汪峰的高度

若我說汪峰的高度,你們可能覺得我瘋了。

汪峰的鮑家街 43 號樂隊,確實在早年達到過非常高的高度。

就比如《瓦解》如果我說這是汪峰 1998 年時的作品,肯定有人不信。

《瓦解》中編曲和音樂的批判意識在今天也是毫不落伍的。

汪峰是一個極為聰明的音樂人,寫得出《春天裡》,寫的出《當我想你的時候》這樣的作品。

也同樣寫得出像《回憶之前,忘記之後》,《青春》,《美麗世界的孤兒》,《晚安北京》甚至像《瓦解》這樣的作品。

我認為當我們提及汪峰的時候總談到他老婆和他的勞斯萊斯,還有他如Bono 一般的裝束,是不太公平的。

當我們去考量他的音樂的時候,可以發現他曾經達到的高度也是令人稱讚的。

如果說崔健從《一無所有》到《解決》的過程是 80 年代末的音樂的話,

從 90 年代初到 90 年代末這段時間,中國的搖滾樂是進步了的。

並且,即使是像汪峰這樣的音樂人,也同樣保持著批判性。

行舟樂評:對於汪峰很難評價,喜歡的人甚是喜歡,痛恨的人各種批判。

3.魔巖三傑的高度

大家對魔巖三傑已經足夠熟悉了,幾乎是每一首歌。

更重要的是因為那場歷史性的,在紅磡舉辦的演唱會。

當然,如果我們把這三個人的音樂分開來看,

竇唯和張楚其實都算不上是絕對意義的搖滾樂,尤其是張楚。

相對於汪峰來說,他們二人的音樂風格都不夠典型。

竇唯的音樂風格更加多元豐富,張楚則更偏向於民謠氣質。

這裡面何勇比較特殊。何勇的《垃圾場》展現了多種完全不一樣的氣質。

《垃圾場》的躁,《鐘鼓樓》的靜。《頭上的包》的無奈,這些都屬於搖滾樂的精神。

他們特別自然的依託於他們當時相對擅長的編配表達出來,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效果。

這三個人的命運其實很多人也都很清楚。

也許提及搖滾樂的衰落的時候,可能我們最先看到的就是這三個人不同的選擇。竇唯選擇了安靜的做音樂,另外兩個人再也達不到以前的高度。

以我的經驗來看,大眾對魔巖三傑的的關注是過度了的。

魔巖三傑是很少的在當時能做到每一首作品都不錯的音樂家。

但是能說做到了極致麼?

我認為有一些作品,如《鐘鼓樓》,《高級動物》,《螞蟻螞蟻》等等耳熟能詳的作品是達得到的,但是也有諸多作品是過譽了的。

說回竇唯,其實他和崔健一樣。

一直對音樂保持著專注,並且具有極高的天賦。他已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他回不到《黑夢》的高度上,

但是這個人的能量,

你篤定他做不出超越《黑夢》的作品,我也不信。

對於大眾來說,很多人唏噓這個時代,唏噓搖滾樂,其實只是唏噓他們看到的魔巖三傑。

雖然這是搖滾樂,但不是全部搖滾樂。

行舟樂評:的確,如果回過頭細品魔巖三傑過去的諸多作品,他們真的只是那個特定時代的搖滾代表。

4.朋克

有人說何勇是朋克,但是其實真正的朋克是這張《無聊軍隊》裡面收錄的樂隊。

21 世紀的前五六年,朋克絕對是中國搖滾特別重要的力量。

這股力量的誕生是在 90 年代末,達到高潮也就是在 20 世紀初,這裡面最著名的莫過於腦濁。

但是其實在 90 年代末的朋克的樂隊中,已經不止有像腦濁這樣傳統的朋克樂隊,同樣也有諸如木馬一般具有明顯的後朋克氣質的樂隊。

這樣的風格,也是在這之前中國樂隊從未出現過的。

包括朋克發展到 2010 年之後,有了反光鏡樂隊《只有音樂才是我的解藥》這樣的作品。

朋克這種風格變得多元化,氣質也變得平靜與成熟,這本身也是音樂的發展。

5.其他

從幾個人到多重風格,並非我虎頭蛇尾。是因為如果真的把中國搖滾樂的幾十年發展說開,這不是一篇答案能夠完成的。

採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我和很多人談及搖滾樂的時候,他們總是從某幾個人談起,而不去宏觀的考慮搖滾樂這個大風格在中國的展開以及發展。

搖滾樂從《一無所有》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有很多風格都是從無到有。有很多重要的名字我們可以參考:

Brit-Pop :果味 VC

Post-Rock :惘聞

Alternative Pop/Rock: 左小祖咒

Progressive Rock :聲音玩具

包括兵馬司旗下,諸如 PK14,Snapline,AV 大久保之類的樂隊,已經將把搖滾樂做到了十分細分的風格領域。

這些進步,都是實實在在的發生在搖滾樂走進中國的 30 多年中,是我們純粹只看30 年前的搖滾樂,無法預料到的。

正因為思想並未真的開放,你們才會硬要把搖滾樂和思想扯在一起。

行舟樂評:說到這裡,只想說理性看待搖滾,不能以個人情感定義搖滾,每一時代搖滾都有它不同的特色,尊重每一時代的搖滾,才是對搖滾樂的最大熱愛。

搖滾樂是一種音樂風格,他在這些年發展的速度放緩。但是從未停止過發展,雖說現在玩兒搖滾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這種風格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這不意味著這種音樂的衰退。

談論音樂的衰退最客觀的依據,應該在音樂本身。無論是老一代搖滾音樂人,還是新一代搖滾音樂人,都在為創作作品而努力。

表面上我們這些年優秀的作品少了,但是其實回想一下,在你印象中所謂的“輝煌年代”的作品,總量到底有多少。

在你提及搖滾在中國的衰退的時候,你對中國搖滾樂的現狀關心了多少?

搖滾樂是在進步的,是有生命力的。但是作為聽眾,你的耳朵到底有沒有在搖滾樂的滋養下變得更有生命力呢?

說到這兒,我舉個例子。

萬能青年旅店

萬能青年旅店的介紹,我記得第一句就是,這是一個九十年代的樂隊。對,他們說的沒錯,他們的音樂做的很好,很地道。但是,這的確是一個九十年代的樂隊。在你們在二十世紀開始十幾年之後追捧他們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們的耳朵。也一直停留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問題的不是搖滾樂,而是你們的耳朵,你們的審美。

好妹妹樂隊

從審美的角度來說,好妹妹樂隊那些你們熟悉的歌兒,其實不比毛寧的音樂強多少。如果你們是客觀的人,沒道理只喜歡好妹妹而不喜歡毛寧。

其實搖滾樂中的很多東西,從那時到現在,一直沒被大眾所重視過。當很多聽友自以為以某種歷史的高度去回看中國搖滾樂所謂衰落的時候。

我其實想告訴大家的是,你對音樂的審視,其實是不夠全面,甚至是有些偏頗的。

中國的思想確實開放了,這種開放也確實作用在音樂人身上,但是卻未必作用在聽眾身上。

這可能是社會的問題,但是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搖滾音樂人,那實在太冤枉了。

所以那些喊著搖滾不死,或是搖滾死了的口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從未重視過搖滾樂的大眾們。


歡迎關注行舟樂評-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今日頭條、百度貼吧、百度百家、網易號、豆瓣、知乎、快傳號、大魚號、搜狐號、東方頭條、新浪看點、QQ看點、簡書、喜馬拉雅 、大風號,請在相應平臺搜索“行舟樂評”,您可一鍵關注。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