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海軍的狼羣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戰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海軍重整旗鼓的前途也日益明朗。希特勒向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元帥允諾,在未來的建軍計劃中,海軍將佔優先地位,這贏得了雷德爾和全體海軍人員的擁護。雷德爾隨即制定了一個代號為“Z”的海軍建設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在8年至10年內建立起一支足以同英國進行海上主力決戰的強大水面艦隊。它包括多艘大型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航空母艦和潛艇。但潛艇部隊司令官鄧尼茲卻竭力反對這項計劃,認為如此長久的計劃是不現實的,德國必須集中資源儘快建造足夠的潛艇,以便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對英國的海上生命線以致命的打擊,而潛艇是達到這一目的最實際最有效的手段。

對於希特勒來說,他的首要目標是征服歐洲大陸,然後再迫使不列顛帝國求和,因此在其擴軍計劃中,一直把陸軍和空軍作為發展重點,雖然他同意了雷德爾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實際上海軍還是被置於其次考慮的地位。

德國最高統帥部在軍備上所犯的戰略性錯誤使德國海軍的發展和建設速度緩慢。1939年,雷德爾手裡只有3艘袖珍戰列艦和57艘潛艇,能隨時開往大西洋執行任務的只有2艘袖珍戰列艦和23艘潛艇。鄧尼茲為此抱怨道:“這樣少的武器只能起到刺痛敵人的作用,而不可能使一個世界第一流的海軍強國求和。”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正式宣戰。當天,鄧尼茲派出的U 30號潛艇便初戰告捷,擊沉英郵輪雅典娜號,由此,大西洋海戰拉開序幕。

二戰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

開戰初期,由於德國海軍力量遠不如英國海軍強大,尤其是大型水面艦只少得可憐,因此,德國除以1~2艘袖珍戰列艦組成水面小編隊,把商船改裝成襲擊艦與英海軍正面交火實行破襲戰外,還展開潛艇戰,以單艇在廣闊的大西洋對英國航運實行“打了就跑”的戰術。到1940年3月1日為止,德國潛艇共擊沉船隻199艘,達70餘萬總噸位。兩艘袖珍戰列艦也擊沉了5.7萬總噸位的船隻。儘管英國於1939年5月便建立起護航制度,但每天仍有不少船隻慘遭德潛艇屠殺,這些潛艇被人們稱為“海狼”,使英國人聞之色變。此外,英國戰艦也成為德國潛艇攻擊的目標。1939年9月19日,德U 29號潛艇在通往不列顛群島的西航道外一舉擊沉了英國航空母艦勇敢號,為此,英國人不得不將航空母艦從德國潛艇活動頻繁的地區撤了出去。10月14日,鄧尼茲指派他的愛將普里安少校率 U 47號潛艇長途奔襲英國本土海軍基地斯帕卡灣,擊沉英戰列艦皇家橡樹號,艦上近800名官兵葬身海底。此後,英國人被迫放棄了斯帕卡這一重要海軍基地。另外,德潛艇還擊傷了納爾遜號、巴勒姆號戰列艦和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德方僅損失14艘潛艇,約9500總噸位。

1940年6月,法國淪陷,英國失去了法國艦隊的支持,而德國卻獲得了離大西洋更近的大陸西海岸的海港和潛艇基地。同時,德國潛艇數目也有了增加,這使鄧尼茲決定實施其以前難以施展的潛艇戰新戰術———狼群戰術,即多艘潛艇協同作戰,一旦發現盟國護航艦隊,便由一艘搜索追擊,並用無線電引導其餘潛艇到場集合,搶佔護航隊上風,然後在水上連續數日夜襲,直到殲滅獵物為止。鄧尼茲明確指出這一作戰模式的實質是經濟戰,通過對大西洋上英國的經濟生命線的絞殺來遏制其戰爭能力。

二戰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

1940年夏秋,當時形勢對潛艇經濟戰非常有利,獲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因為英國不得不保留強大的驅逐艦隊保衛本土,一時間英國的護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擊。僅在6月,德國潛艇便擊沉英船58艘,共28.4萬總噸位。丘吉爾急呼羅斯福援助驅逐艦。9月,英美達成協議,美國用50艘舊驅逐艦租借英國在西印度群島、百慕大以及紐芬蘭的海空基地。但這並不能立即改變英國在大西洋的護航形勢,“狼群”仍然為所欲為。10月17至18日夜,6艘德國潛艇在北海結群襲擊了由加拿大駛往英國的“SC 7”護航運輸船隊,擊沉17艘貨船;10月19日夜,“海上殺手”普里安指揮的U 47號潛艇又在鄰近水域發現了英“HX79”護航運輸隊,普里安立即用無線電召來4艘潛艇,連續兩日夜襲,將14艘英國貨船送入了海底。從1940年7月到10月,德國潛艇共擊沉了205艘英國艦船,達108.9萬總噸位,而德國僅損失了6艘潛艇。只是冬季到來大西洋風大浪險,才使“狼群”難以展開攻擊而一度收斂。

1941年3月,隨著氣候的回溫,大西洋上再次燃起戰火。今非昔比,英國人在吃了虧後,改進了對付潛艇的戰術和設備。聲納、無線電測向儀和更加有效的深水炸彈的發明,使得英國的護航條件大為改善。“狼群”開始品嚐到英國“獵槍”的味道了。3月7日,王牌艇長普里安指揮的 U 47號潛艇在攻擊英“OB293”護航船隊時,被英國驅逐艦用深水炸彈擊沉,“海上殺手”普里安命喪海底。10天后,王牌艇長克萊施麥少校指揮的 U 90號潛艇和王牌艇長舍普爾指揮的 U 100號潛艇,在攻擊英國“HX 12”護航隊時也被擊沉,舍普爾隨艇喪生,擊沉盟國船隻噸位數最高的克萊施麥則被麥金泰爾上校指揮的英國驅逐艦活捉。從此,英國人開始從“狼群戰術”造成的驚慌失措中逐步恢復過來。

俾斯麥號戰列艦

1941年5月,德國巨型戰列艦俾斯麥號的沉沒,標誌著雷德爾計劃用大型水面艦只贏得大西洋之戰的戰略失敗,從此,鄧尼茲的潛艇成為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

1941年7月,美軍登陸冰島,接替英軍守衛該島。隨後,美國又擔負起在冰島以西護送運輸船隊的任務。此舉標誌著美國逐漸捲入了戰爭。9月11日,羅斯福總統宣佈了美國在大西洋的護航原則:美國將對大西洋的德國艦艇實行不等對方首先進攻就予以打擊的“見了就打”的政策,這其實就是美國對德國的不宣而戰。而希特勒是竭力想避免同美國發生直接武裝衝突的,他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因此他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和軍艦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但美國參加護航後,與德國潛艇的衝突就不可避免地時有發生,德美兩國之間儘管還沒有宣戰,但彼此之間的仇恨已經達到不可調解的地步。

1941年9月,鄧尼茲決定對大西洋來一番徹底的清掃。他把潛艇分成2~4個群,以偵察幕的方式橫掃遼闊的大西洋。這些“狼群”共攔截了4支護航船隊,但由於盟國護航兵力強大且大霧迷漫,僅擊沉共計20萬噸位的商船。1941年的最後三個月,德國在大西洋的潛艇戰進入了所謂“蕭條時期”。為配合北非戰場和東線戰場,大量潛艇被派往地中海和波羅的海,導致在大西洋作戰潛艇劇減。到1941年11月,德國在大西洋作戰的潛艇僅剩5至10艘了。在整個1941年,德國潛艇共擊沉了432艘盟國船隻,計217萬總噸位,低於1940年的戰績。而德國共有24艘潛艇被摧毀。不令人滿意的戰績使鄧尼茲的作戰處長覺得“我們對護航運輸隊已無能為力”。這正如鄧尼茲所說:“潛艇部隊指揮機關在憂慮和苦惱中度過了1941年。”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德國對美宣戰,鄧尼茲即下令開始實行全面無限制潛艇戰。12月16日,第一批由5艘潛艇組成的“狼群”在U 133號艇長哈爾德根少校的率領下,悄悄駛離了比斯開灣的基地,向美國東海岸進發。

然而美國人顯然對突然襲來的德國潛艇毫無防備。1942年1月13日,哈爾德根等人在美國東部沿海看到的是一幅和平景象:“沿岸燈火通明,城鎮裡閃爍著耀眼的燈光,用於航海的信號燈、燈塔和燈標的光芒仍然亮著,商船在往常的航道上漫不經心地亮燈航行。”哈爾德根後來寫道:“天哪,這哪像戰爭,我懷疑他們是不是已向德國宣戰,也許是在搞建國大慶!”這對受了一年窩囊氣的德國潛艇來說真如久旱逢甘露一般。它們立即貪婪地、毫不費力地擊沉了眼前的獵物。整個1月份,德國潛艇僅在美國海域就擊沉了62艘商船,總計達32.7萬餘噸位,後來幾個月的攻擊也相當成功。到4月底,又擊沉了120萬噸位的商船,其中一半以上是油輪。難怪鄧尼茲說:“當時是潛艇戰在經濟上最合算的時期。”

德軍U型潛艇群

進入1942年5月,美國也開始加強了東海岸的護航。但德國潛艇在南部加勒比海仍獲得豐碩戰果。5、6兩個月僅在該海域就擊沉了75萬噸位的商船。當時任加勒比海美軍司令的海軍上將胡佛,1957年在信中以友好的口吻對鄧尼茲說:“1945年到1956年這段時間(指鄧尼茲的服刑期)使你的神經感到緊張,但1942年當你的潛艇在加勒比海實施令人驚訝不已的襲擊時,同樣也擾亂了我的神經。”

進入1942年下半年,隨著美國在東海岸和加勒比海採用護航編隊後,在美國海區的潛艇戰已不太美妙了。於是鄧尼茲將潛艇戰的重點移到較近的北大西洋打擊英國護航船隊。這時德國潛艇數目有了大幅增加,每月開往前線的新艇達30艘之多,這使鄧尼茲能夠編成較大規模的“狼群”了。7~9月,德國潛艇在北大西洋共擊沉130萬噸位的商船,但也損失了32艘潛艇。10月份起,經常有兩個龐大的“狼群”截擊盟國護航船隊,但戰績不佳。11月份盟軍在北非登陸,鄧尼茲的潛艇作了有限阻擊,擊沉了不少商船。1942年的最後三個月,德國潛艇共擊沉了168萬噸位的盟國商船。在整個1942年,盟國船隻被擊沉1160艘,總噸位達626.6萬噸,超過了英美建造新艦的噸位,德國也損失了87艘潛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