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論 品牌成功轉型的關鍵

從營銷和戰略的角度,我們把美國企業主流的經營哲學稱為A(America)模式,把日本企業主流的經營哲學稱為J(Japan)模式。總體而言,A模式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聚焦,狹窄而深入;J模式則寬泛而淺顯。簡單討論二者的孰優孰劣也許仁者見仁,很難有實質的結果,但如果比較這兩種模式典型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則高下立判。

中國企業普遍的榜樣、日本最著名六大電子公司10年間的經營成果居然是虧損108億美元,即使是利潤率最高的索尼,也遠低於銀行的貸款利率(日本大企業全仰仗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採取對大企業的高額貼息政策,資金成本極低,才得以維持)。與日本六大電子企業的虧損相對應的是,同期美國500強企業平均利潤率高達5.4%,優劣一目瞭然。

實際上,在中國市場,各個行業中發展勢頭良好、盈利能力穩定的企業和品牌幾乎毫無例外都屬於A模式,如家電企業中的格力、汽車企業中的長城、菸草。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極其艱難的轉型時期,成敗的關鍵從微觀來看,取決於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能否實現從產品貿易向品牌經營轉變,更進一步看,就是從當前普遍的J模式轉向A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A模式背後的理論——定位理論的學習,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的必修課。

對於我們做品牌的人來說,當前所要做的就是要聚焦某一行業某一領域進行,角度細分,客戶來細分,在某一領域進行深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