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在這個網絡信息飛快傳遞的時代裡,有趣又有才的網友們發明了不少“神器”,為枯燥的生活帶來許多樂趣。

像什麼“切割碗”、“搗蒜器”、“絞菜機”、“摺疊熱水壺”、“寵物外出飲水杯”等等,每一個神器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功能。

但最近,新出了一個叫“打孩子”神器,這又是什麼呢?

我去某寶搜了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看到這些之後,我不禁感嘆,人有時候真的很矛盾,一邊愛著孩子,一邊又在網上購買“打孩子”神器。

圖上的商家,都有著200以上的月出售量,甚至還有將近1000的月出售量,賣到要補貨!難道這些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是以打為主的嗎?

雖然我知道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哭鬧,淘氣的時候, 總是會忍不住“拳打腳踢”,那些花了很長時間給自己建立的“再生氣都不能打孩子”心理建設,會瞬間崩塌。

但即便如此,我也認為,無論打罵,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大家知不知道,其實4月30日在國際上是一個節日,叫“國際不打小孩日”。

很巧的是,戛納電影節在1959年4月30日開幕,但更巧的是,最佳導演獎頒給了一部講述“問題少年”電影的導演。

而這一位獲獎導演,曾經也是個“問題少年”。

這一部電影的名字叫《四百下》,它得名於法國的民間諺語,“不聽話的小孩要打400下,才能變成一個好孩子”,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不是會想到我們的“棍下出孝子”?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獲獎電影《四百下》海報

許多老一輩總是念叨著“棍下出孝子”,他們認為打出來,罵出來的孩子才會聽話,才好教。

但這已經過時的教育理念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在棍下長大的孩子心中,只有一片又一片的童年陰影,卻沒有能讓他們乖乖聽話的良藥。

大家都清楚,如今思想、心理教育,都遠遠奏效於棍棒教育。

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大約有69.8%的人曾經在小學階段接受過體罰。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體罰不算什麼,甚至連小事都稱不上,大概就像隨手拍打一隻蚊子一樣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但有時候,就是這樣隨手,隨心的動作,給孩子帶來了不可逆轉,甚至是致命的傷害。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有一天,8歲的琳琳正在家裡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寫作業,媽媽發現後,情急之下,朝著琳琳的後腦勺打過去,因為當時媽媽認為自己的力度不大,所以沒關係。

結果到半夜,琳琳突然上吐下瀉,家人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去醫院,但已經搶救無效了。

後來法醫說,琳琳死於顱內挫裂傷,是由外力導致的。

而這個外力,正是來自媽媽的習慣性拍打!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很多人都說,父母是最容易被孩子點燃的動物。生活中的任意一點小事,都會成為孩子被父母打罵的源頭。

早前,在江西南昌的地鐵一號線上,就發生了一件事。

兒子不小心弄丟了一張價值5塊錢的車票,就遭到了媽媽的打罵。

媽媽說,“那張車票要5塊錢,5塊錢很難賺”,而那位媽媽一個月才掙900多。

不得不說,生活確實很難,錢也很難掙,但因為這個而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就值得嗎?

如果被孩子輕而易舉就氣得失去基本的理智,那就要重新考慮自己是否能做個合格的家長了。

“打孩子神器”網絡走紅:最無能的父母才把打罵當愛的教育!

其實除了老一輩,年輕一輩還是有少部分家長堅持認為,“棒下出孝子”是教育的真理,同時也追捧“不打不成器”這句話。

我一直是不認同用打罵去教育孩子的,因為這是體現父母教育無能的行為。

“鞭打是懲罰兒童的方法中最壞的一個,我沒有見過一個家庭施行體罰會有好處的。無數事實證明,它會形成孩子的不良性格和習慣,把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淵。”

這段話出自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

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小時候被父母打罵,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經過幾次之後,我們變得越來越不服從父母,不聽父母的話,有些孩子也慢慢遠離父母,越來越不親密。

所以,問題的本身,不是孩子犯了什麼錯,要怎麼打罵,是父母應該怎麼去看待問題,採取什麼方法或措施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打,以及無休止的罵。

家長不僅要給孩子灌輸文明思想,“懲罰手段”和“教育理念”也要更文明,不要讓孩子們成為自己的“出氣筒”。

-END-

作者 ▎FRIDAY

設計 ▎Gerry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