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不是病,它是一種趨勢和事實

在求職面試中,被問到自己性格里最糟糕的特質時,不少人都會說自己“追求完美”。這麼說,實際上還包含著對自己的含蓄恭維。不過,這也許不是一個完美的答案。因為完美主義也有缺點,它會讓人變得更加脆弱、焦慮,甚至破壞人們成功的潛能。BBC英倫網的一篇文章,介紹了完美主義者要面對的風險與危機。我們從中為你選出了4個與完美主義有關的趨勢和事實:

第一,完美主義正在年輕化,而且越來越常見。

英國巴斯大學和約克聖約翰大學的托馬斯·柯倫(Thomas Curran)和安德魯·希爾(Andrew P. Hill)做了一項研究,比較了不同年代人群的完美主義傾向。研究總共檢驗了四萬多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本科學生,發現:從1989年到2016年,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一直不斷增加。其中有一類完美主義者增加得最快,他們的特點是,對別人的高標準要求很敏感。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研究兒童發育和完美主義的學者凱迪拉斯穆森(Katie Rasmussen)也發現,在兒童和青少年中,五個人裡就有兩人是完美主義者。學者們已經把完美主義視為流行病和公共衛生問題進行討論。

“完美主義”不是病,它是一種趨勢和事實

第二,完美主義的缺點會讓人變得更加脆弱、焦慮,甚至破壞成功潛能。

完美主義者有時會不惜任何代價避免犯錯,卻也因此更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因為,犯錯、承認錯誤是人們成長和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完美主義還與一系列臨床心理問題有關,比如抑鬱症和焦慮症、自我傷害、社交恐懼、強迫症、暴食症等其它飲食失調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高級研究員莎拉·伊甘(Sarah Egan)專門研究完美主義,她認為,完美主義是一種能引發各類問題的心理疾病,沒有其它狀況可與之相提並論,“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程度越高,遭受的心理障礙就會越多。”

“完美主義”不是病,它是一種趨勢和事實

第三,完美主義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人們思考自己的方式。

一些研究人員提出,完美主義可分為:健康的完美主義和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前者的特徵是人生標準高、活力十足、善於自律。後者的特點是每當竭盡全力也做不到最好,或是達不到目標時就會倍感挫折。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完美主義是健康和可取的。

對此,已經完成60多項相關研究的希爾說,這是一個誤解,“努力工作、忠於職守、勤奮等等,這些都是優點。但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那些確實是完美主義的症狀或副產品。但完美主義與高標準無關。完美主義是關於不切實際的標準”。他認為,完美主義不是具體的某一種行為,而是人們思考自己的方式,它與人們的自我評斷有關。比如,一位學生刻苦學習但成績糟糕,如果他告訴自己:“我很失望,但沒關係,我總體仍是不錯的。”這樣就很健康。但如果他這樣想:“我是一個失敗者。我不夠好。”這就是完美主義。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希爾還發現,認真謹慎的人會在出錯時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來應對,而完美主義者的情緒卻會大起大落,他們對壓力很敏感,也更容易放棄。“當事情不可能完美的時候,他們傾向於以逃避來應對。”

“完美主義”不是病,它是一種趨勢和事實

第四,為什麼完美主義者越來越多了?“當一個人把自我與成就合二為一時,就會出現完美主義。”

在當下,人們會通過個人成就大小去衡量每個人的個人價值,而所謂的個人成就往往又直接與我們在衣食住行的外在表現掛鉤。柯倫和希爾認為,“在一個市場主導的社會中,失敗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把衡量個人價值的重點放在取得成就上,孩子就會非常討厭犯錯,如果孩子也用成就來定義自己,那你就會發現完美主義傾向開始出現。” 文章建議,父母可以通過觀察和防範自身的完美主義傾向,塑造良好的行為和環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溫情,要給孩子們這樣的觀念:你們的表現不完美,也是可愛和能得到關愛的。

以上,就是與完美主義有關的4個趨勢和事實,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